一群學工商管理卻癡迷于推廣土壤修復事業的大學生最近頻獲大獎:以《數商青年打造雙碳戰略下土壤修復技術的KES營銷生態矩陣》項目從近700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以下簡稱“三創賽”)湖北賽區特等獎;以《“行走鄉野之間,愿守一方凈土”湖北潤耕科技品牌策劃方案》項目,在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品牌策劃競賽賽道與來自30多個省(區、市)的3000多支隊伍同臺競技并獲全國一等獎。
下田、做實驗、做推廣,與土壤打交道,艱苦卻也有樂趣和成就感
“與‘農’有關的事都不好做,投入大、見效慢,但它太重要了,必須得做,我們又有技術和營銷優勢,所以再難也堅持下來了。”這些大二就成立公司、經常下田的大學生說,現在他們已經有了4個實用新型專利和2部軟件著作。
學生們的試驗田
學生們都來自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他們的指導老師、該校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李思慕說:“學生們都很不容易。我們的技術優勢是采用土壤植物修復技術等為不同土壤定制個性化修復方案,大家有空就會在省內跑業務,還要經常請意向客戶到公司設在赤壁的試驗田實地體驗,這些城里孩子現在都成農業達人了。”
“要成事肯定就要多付出。”團隊的主要成員、該校2020級工商管理02班學生張浩興說,他高三時就看好土壤修復市場,上了大學便開始做準備,在老師的指導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們的幫助下,大二時公司開起來了,此后,大家一起參加了許多大賽獲獎,入選武漢市“英雄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后還獲得了數萬元創業獎金,目前,公司正在申請湖北大學生創業補貼。
“雖然辛苦,但我們收獲非常大,課上要學的工商、營銷等知識,我們在實踐中體會深刻,考試自然都是高分,而在商場上求生存,又加速了我們向社會人的轉變,與從前相比,大家思考問題更全面、處事更穩重。”團隊成員、張浩興的同學董碩說,團隊每名同學在校表現都很突出,最近有小伙伴嘗試應聘,短短時間內已收獲3個offer。
像這樣的獲獎群體,在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還有許多。該校副院長歐陽瓊介紹,今年上半年,學校師生在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等重點賽事中,均碩果累累。“我校推行‘1+X+N’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筑牢‘以賽促教、以賽育人’的共同基礎,不斷促進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引領大家走出課堂擁抱社會,從而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效果。”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