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深入學習貫徹文化思想,通過廣泛開展和參與非遺展演、文物保護、藝術創作、展館研學等實踐活動,領會“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南寧理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青音向黨螢火實踐團”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旨在探尋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瑰寶。他們的行程涵蓋了桂林博物館、林海碑林博物館以及桂林美術街,這一路走來,收獲頗豐。
7月5日實踐團先踏入了桂林博物館的大門。這座博物館宛如一部生動的歷史長卷,緩緩在參觀者面前展開。一進入展廳,豐富多樣的展品讓人目不暇接。從新石器時代的古樸陶器,到明清時期的精美瓷器,每一件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古人的智慧。其中,一件造型獨特的漢代銅鼓格外引人注目。銅鼓上精美的紋飾,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展現了當時高度發達的鑄造工藝和獨特的藝術審美。還有一組明清時期的書畫作品,筆鋒細膩,墨色氤氳,讓人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為桂林博物館內的梅瓶。
實踐團在南寧理工學院黨委馬書記的帶領下,共同參觀體悟梅瓶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參觀現場,他們積極提問,與書記互動,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圍。

圖為實踐團與馬書記共同討論梅瓶文化。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馬書記觀看靖江王府地圖。
在博物館的民俗展廳,生動還原的桂林傳統民俗場景更是讓人仿佛穿越時空。那些精美的傳統服飾、獨特的民間手工藝品以及豐富多彩的節日慶典展示,使參觀者深入了解了桂林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多元與包容。
離開桂林博物館后,實踐團來到了林海碑林博物館。這里綠樹成蔭,石碑林立,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氣息。

圖為實踐團參觀研學林海碑林博物館。
碑林內的石碑形態各異,字體風格多樣。有的石碑上刻著端莊秀麗的楷書,有的則是龍飛鳳舞的草書,還有古樸典雅的篆書。其中,一塊唐代的石碑尤為珍貴,上面刻著著名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經過歲月的洗禮,石碑上的字跡雖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詩人豪邁奔放的情感和書法藝術的魅力。此外,還有一些石碑記錄了當地的歷史事件和名人軼事,為研究桂林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圖為實踐團成員交流學習碑林文化。
在參觀過程中,一位成員說道:“這塊石碑上的書法體現了當時社會對藝術的追求和審美標準,對于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具有重要意義。”她的解說讓大家對碑林的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圖為實踐團成員交流學習碑林文化。
下午,實踐團來到了桂林美術館。這里是藝術的殿堂,是創意的海洋。街道兩旁的墻壁上繪滿了五彩斑斕的壁畫,主題涵蓋了自然風光、歷史故事、民俗風情等。

圖為實踐團在桂林美術館合影。
一幅以桂林山水為主題的大型壁畫吸引了眾多目光,畫面中奇峰羅列,漓江如帶,將桂林山水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另一幅描繪桂林民間傳說的壁畫,則通過生動的形象和豐富的色彩,將古老的故事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除了壁畫,還有許多特色的藝術工作室和畫廊。在一家工作室里,藝術家們正在創作精美的手工藝品,從傳統的剪紙到現代的裝置藝術,無不展現出藝術的創新與傳承。在一家畫廊里,展出了一系列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為靈感的油畫作品,如京劇臉譜、中國結等,這些作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手法相結合,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一位年輕的藝術家分享了他的創作心得:“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圖為指導老師蘇桂英為實踐團講解美術文化。
此次桂林的參觀研學之旅,讓每一位實踐團成員都深刻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帶隊的指導老師感慨地說:“這次的參觀研學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這對于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在桂林博物館,他們領略了歷史的厚重;在林海碑林博物館,他們品味了書法藝術的魅力;在桂林美術街,他們體驗了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
中華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積累,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激勵著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探索和傳承中華文化的瑰寶,讓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相信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傳承中華文化的隊伍中來,共同書寫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新篇章。(通訊員 伍湘香 覃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