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赴治水之約。聆聽著鄉村振興的脈搏,河海大學江蘇省無錫市青陽鎮水韻“錫”心護綠行小分隊走進無錫青陽鎮,在塘頭橋村的田埂間、霞客灣的水波里、青陽實驗小學的課堂中,開啟了一場關于“水與鄉村”的深度對話。從科技智創到民生溫度,從專業調研到童心啟蒙,這群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土地,以行動傳遞知識,在“江蘇省大學生在行動”的實踐中,書寫下“水潤鄉土”的青春篇章。
一、有規劃:專家引路+政企聯動,夯實實踐根基
走進賽萊默:解碼治水“硬核”知識
團隊首站拜訪全球領先的水技術企業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通過專家訪談深入了解水污染成因、治理技術及監測方法。隊員們認真記錄,還獲得了便攜式檢測工具的使用指導,為后續實地調研打下專業基礎。



實踐團參觀賽萊默(中國)有限公司
對話鎮政府:定制實踐“路線圖”
團隊來到青陽鎮塘頭橋村村委會,在與村干部們的面對面交流中,團隊詳細介紹了實踐目標,聚焦鄉村水環境治理與科技助農。村干部們結合當地實際,安排了“創智園科技示范點”“塘頭橋村生態治理樣本”等關鍵場景,并協調村委會、學校等資源,確保活動流程順暢。
有創新:探秘霞客灣創智園,解鎖“鄉村科技力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中的重中之重。團隊走進霞客灣創智園。這里不僅是農業科技的“試驗田”,更是鄉村創新的“孵化器”。在專業人員介紹下,實踐團了解了鄉村的創新生產新模式,共同探討產業新模式。


實踐團參觀霞客灣創智園
有溫度:慰問暖人心
基層團組織是黨執政青年群眾基礎的基石,是黨的青年工作落地見效的前沿陣地。實踐團走進青陽鎮塘頭橋村,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深入四戶困難群眾家庭中開展慰問活動。隊員們細心詢問村民的日常生活,關切用水處理等民生問題,聆聽真實質樸的聲音。這次走訪不僅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為后續調研報告書寫積累了寶貴的一手資料與思路。


實踐團慰問塘頭橋村村民
四、有擔當:巡河測水,見證治理成效
實踐團在村干部陪同下考察霞客灣水系生態,現場使用快速檢測設備對水體進行了初步分析。村干部介紹,近年來青陽鎮通過淘汰污染企業、遷建老舊工業區、建設智慧園區等措施,推動產業與生態協同發展,實現了經濟提質增效與碳排放下降,并持續開展清污防治工作,水環境質量較以往顯著提升。


實踐團參觀霞客灣并測定水質
五、有責任:童心向“綠”,播撒環保種子
最后一站,團隊走進青陽鎮實驗小學,帶來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隊員們通過案例講解和互動提問,讓孩子們意識到環保的緊迫性,并踴躍表達自己的決心。隨后的“水過濾”和“水動力”實驗將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親手用簡易材料凈化污水,觀察水車轉動理解能量轉化,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到了科學的趣味與力量。




實踐團在青陽實驗小學開展宣講活動
結語:
短短兩天的實踐,團隊走過了創智園的科技前沿,觸碰了農田里的生態智慧,見證了貧困家庭的溫暖瞬間,更在孩子們眼中看到了對未來的期待。我們帶走了鄉村的故事,也留下了青春的熱忱——未來,我們會繼續關注鄉村水環境,用專業知識為綠水青山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