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者吐槽“招聘限制年齡不公平”
年后又將迎來招聘的高峰,各地的招聘會層出不窮,然而就在前兩天的招聘會上,應聘者的一則吐槽,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在報道中,很多企業在招聘中明確年齡限制在30歲以下,讓很多求職者感到不公平,但是企業的負責人也語帶無奈的表示,年紀越大,對單位的貢獻就越小。在職場,關于年齡的殘酷真相,再次引起了熱議。
01
在職場,年齡是一道坎。
職場35歲現象已經被反反復復說了很多年,現在貌似還被提前到了30歲。如今第一批90后都已經快要步入30歲的大關了,就拿小陽君身邊的同學來說,就過得各不相同,有的大學開始一路目標明確,能力薪資都穩步提升,儼然有了些成功人士的模樣,但也有的還在頻繁跳槽,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20出頭剛步入職場的時候,你可能還有試錯的資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你真的到了30歲才因為一些外力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那么面對家庭、工作的雙重壓力,只會讓人感到束手無策,所以未雨綢繆遠比臨時抱佛腳有用得多。
接到過很多這個階段職場人的職業規劃咨詢求助,那前段時間的一個案例舉例,來訪的顧客名叫姜明,從事著軟件編程的工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碼農”,他遭遇的最大的問題,是想轉型而不得其法。
姜明本科畢業于北京一所211大學,畢業后又出國進修,取得了碩士的學位,這使得他很輕易的進入了一家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公司,成為了一名程序員,但是隨著年紀漸長,他感覺自己的職業發展遭遇到了瓶頸,天天坐在電腦前不停地碼代碼,感覺沒有提升,而且他現在已經邁進30歲大關的他,很擔心在幾年后自己也會成為網上那些被淘汰的程序員之一。
他自己是有一些職業規劃的意識的,有在網上找過一些測評工具等等,希望能找到新的方向,結果看得云里霧里,想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背景,他又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因此最后還是決定來求助專業的職業規劃咨詢機構。
最終,經過前期和面談過程中的梳理與溝通,在職業規劃師的幫助下,他將自己的行業目標依舊鎖定在了IT行業,但是職能卻從編程改變為了更符合他外向、健談性格的軟件公司售前顧問。
姜明的問題成功得到了解決,但是在進入相同的年齡段時,其實很多職場人都將要面對著類似的問題,小陽君想說,與其逃避,不如早做準備。
而想要在20多歲的階段里,為30歲之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就必須一直保持一種上升的狀態,朝著自己職業上升通道不斷的學習,提升等等,說起來并不難,但最最關鍵的是一開始就先有目標,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厚積薄發。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這種積累也是你日后升職加薪的籌碼。方向明確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彎路的人走得快,所以,這也是我們反復強調做好職業規劃的原因。
02
這里可以舉一個反例,因為沒有規劃,把一手好牌打爛的反例。
日本東京電視臺有一個王牌真人秀節目,豆瓣評分9.5分,節目組隨機選取普通人,替他們支付打車費,以換取跟隨他們到家中采訪的機會(在打車費十分昂貴的日本,這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選擇)。
其中有一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43歲的單親媽媽田中小姐,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獨自撫養著6個孩子,讓小陽君印象非常深刻。
人到中年的她,目前在運輸公司,做著早5點到9點的物品分類工作,因為家里有6個孩子,生活過得比較拮據,孩子穿的都是朋友送的舊衣服,因為要省錢所以很少出去吃飯,每天在家面對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家務。盡管這樣,田中的生活卻不像我們以為的不幸,相反她和孩子們相處融洽,讓很多人羨慕。
但是重點不是上面這些,重點是,你們能想象么,這個身上有很多反差的單身媽媽,畢業于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法學部,年輕時還曾經作為杰出青年參加之間的國際交流事務。剛畢業時,因為對未來的生活沒有規劃,她既沒就職也沒繼續學習,稀里糊涂地就結了婚,生了6個孩子,開始了現在的生活。
評論里很很多人都對她的故事感到唏噓,小陽君也是同感,盡管不可否認她是個很好的母親,盡管看上去她的生活也很幸福,但是還是讓人惋惜,她年輕時那一手的好牌,但凡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有一定的規劃,她和孩子們本可以不用如此窘迫的生活。
很多人對于自己職業生涯的迷茫,歸根到底就是因為缺少了職業規劃。在人的一生中,職業生涯占據了30-50年,這期間你要從事怎樣的職業,講通過很么職業方式體現你的人生價值,這些都需要你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經歷系統的規劃,從職業定位到目標設定到通道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剛剛進入職場的人就有了明確的目標,經過5-10年的積累,等他到了30歲,應該是知識和技能形成頂端優勢,最意氣風發,也最有創造力的一個時期,那時年齡就不再是限制,而是寶貴的財富了,就算真的要跳槽,也不用跑招聘會,海投簡歷,會有大把的獵頭主動來挖你。
時間:2021-11-13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