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匠之子到美國國父,“5小時原則”是怎么讓他一生受益的?
前段時間在微博看到一個帖子,杭州一中年男子因PPT做得太丑被公司辭退,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雖然最后發現這只是一個炒冷飯的舊聞,但是這類因為缺乏核心競爭力被裁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其實屢見不鮮。
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看,知識、技能、天賦、經歷等等構成了一個人的商業價值系統,在這些方面不斷積累,就可以從內生涯當中發展出自己的頂端優勢,在公司變得不可替代。然而,人人都知道要增加核心競爭力,但是核心競爭力應該怎么形成呢?
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大概是能幫助你持續積累內生涯,形成自己的頂端優勢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已故的美國政治家,大發明家本杰明·富蘭克林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10歲起就離開學校,成為他父親的一位學徒。在他的青年時期,除了讀書工作之外,也并沒有展現出其他特別的天賦,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成為了備受尊重的政治家和高產的作家、發明家。
幾十年的時間,一個社會底層出身的小男孩實現了好幾個階層的躍遷,他成功的方法也可以成為我們成功的秘訣。
01
5小時原則是什么?
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并不難操作。他在成年后,每天都會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用來學習。我將其稱之為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每個工作日一個小時。
富蘭克林的學習時間包括:
早起讀書寫作和設立個人成長目標并定期跟蹤結果;為那些志趣相投且有抱負的藝術家和商人們成立一個俱樂部,讓他們在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也能不斷提升自己;將想法付諸于實驗;早晚都提出一些思考問題。
每一天,富蘭克林都會在繁忙的一天中抽出一小時踐行他的5小時原則,這看似使他當天完成的任務減少了,但從長遠來看,他為自己的時間做出的最好的投資。
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說明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最聰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就是那些能夠持續用心學習的人。
02
5小時原則帶來的巨大復利效應
美國的一位演說家曾說,如果你每天花1小時來學習關于某個主題的知識,一年后,在這方面,你所獲得的知識將會比世界上99.999%的人都要多。即使每天下班后,只擁有30分鐘的自由時間,一周下來,你也能輕松讀完一本書。你或許不是專家,但我保證,你會比你的同輩知道的更多。
如果一個人真的能按照5小時原則來進行學習或者刻意練習,那么堅持過后,總會有收獲。
舉個例子,郝景芳這個名字,在2016年憑借《北京折疊》獲得“雨果獎”這個科幻小說領域大獎之前,不為人所熟知。小陽君認為,她的成功,就和她堅持抽出時間寫作密不可分。
郝景芳畢業于清華經管系,剛進入職場時,拿著4000多塊的工資,一面要抓緊適應職場環境,一面要解決個人興趣和工作之間的強烈沖突,在這個壓力重重的階段里,她始終沒有放棄寫作,甚至把寫作當成了解壓的出口。
當她確定了寫作是一生要做的事情以后,“想明白”的郝景芳像打了雞血一樣,白天上班,晚上寫作。早起寫、熬夜寫,飛機上、火車上,一有空就寫,有了孩子之后更加忙不過來,她寧愿每天只睡5個小時,也要抽出時間來寫作。
這樣堅持的10年之后,雨果獎肯定了她的作品,這并不是從天而降的幸運,而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03
5小時原則之外,還有哪些時間可以利用?
每天一小時的學習時間,看似簡單,對于很多人來說,卻會被各種各樣的誘惑所打敗,追個劇刷個微博,時間跑得飛快,連關燈睡覺都有些戀戀不舍,哪里還有心思來學習呢?
也有人是真的工作忙碌,回到家還要照顧、教育孩子,工作日能抽出完整的一小時,對他們來說頗為奢侈。
這兩類人的職業規劃里,也有提升自己的訴求,但是因為自律不夠或者客觀原因難以實現,小陽君認為,他們不妨試試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在CCDM高級職業規劃師的課程中,學員陳芳(化名)分享的自己的故事,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時她已經是一家知名企業的HR總監了,但剛進入公司的時候,也只是一個HR助理。公司離她家很遠,每天在路上往返時間超過3個小時,一開始她也像很多人一樣,喜歡在通勤的路上聽聽音樂,補補覺之類的,但是因為身處知名企業,壓力很大,在一次因為能力不足而錯失晉升的機會之后,她意識到如果不抓緊提升自己,以后還會錯過很多類似的機會。
可是回到家之后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她思來想去,把自己的學習計劃,放到了每天上下班的時間,上班時高峰比較擠,就聽一些有聲書,下班時相對較空,就適合看一些教材,利用這個時間她一路學完了人力資源二級考試的內容。
來學習CCDM高級職業規劃師課程,就是她近期的學習目標,她認為作為一個HR,不能僅僅關注企業需要怎樣的員工,也要關注員工本身的職業規劃,才能做到真正的人職匹配,助力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所以,對于拿不出一整段時間來學習提升的人來說,小陽君建議先從碎片化的時間出發,提升自己的專注力或者提升自己某方面的技能和認知,在豐富自己內生涯之余,也能繼續轉換自己學習的動力,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從職業規劃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的卓越之輪開始轉動起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快速的成長。
在人的一生當中,職業生涯占據30-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期間能發展的怎樣,怎樣能體現你的人生價值,升職加薪這類外生涯層面的東西是其一,而學到的知識技能等等則體現在內生涯的層面,推動著你的外生涯向更廣闊的方向延伸。
將每天一小時的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方式,長遠看來,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非常適用于想把優秀變成習慣的人。尤其是當當你做好了職業規劃,清楚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卻苦于不知如何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建立起頂端優勢的時候,不妨試試富蘭克林的5小時原則,通過這些積累,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時間:2021-11-19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