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追求的自由,不過是另一種責任
走得太遠,往往就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身在職場的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為了生計打拼,在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中逐漸磨掉了斗志,你可曾想過自己到底要怎樣的生活?
在接觸的很多的咨詢案例中,有不少職場困惑人士都會集中用一個詞,叫“糾結”。當你問他們有什么困惑時,一開場就會這樣問,老師,我現在面臨兩份工作的選擇,我應該怎么選?
老師,我是學設計的可以去做銷售么?
老師,我在我的崗位上已經做了10年了,可是現在覺得好沒勁哦,我可以轉行么?……其實這就如同,問你覺得我穿黑色的衣服好看還是紫色的衣服更適合?我想你是沒法一下子來回答一樣。為什么,因為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和當事人所處的場合、衣服的款式、參加什么場景的活動等等有關系,那么同理,選擇職業也是需要做眾多的平衡和考量的,絕對不是YESorNO,或者TRUEorFOUSE,這么簡單的判斷題。
我們相信多多少少都會有人曾經有過這樣的抱怨,嗨,沒有選對企業和領導,哎呀怎么別人的帶教人那么好,而我沒有跟對人,來企業那么久了也沒人賞識,沒有價值感,也不受人重視,總是被人排擠,總之都沒有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那么,職業機會可以規劃么?
眾多人認為總是學什么專業就對應到怎樣的行業或崗位上,按部就班不就行了么。一開始入行1-2年基本就是小助理,跑腿的,3-5年干什么看企業的通道還有培訓體系,不行的話就跳槽,未來目標是應該是做到某個領域的專家或管理層,當然也有只追求穩定,不求向上的拓寬的。
那么怎樣才算是一個好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又和生活什么密切關聯呢?如果你現在過的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建議你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看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而這個根源60%以上和你的職業是有關聯的,在我們聽到的最多的想過怎樣的生活的回答中,普遍會集中在8個字上面,“財務自由,時間自由”。
相信很多人有認同感,那么在你知道到底什么叫自由。
自由,首先要具備三種能力,第一種自我定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經常出現幾種情況,一種,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段時間變一變,或者說什么都想要,一種呢,想要的和現實有太大差距了,比如說,你只有一個中專的文憑,但你說你想進500強企業做經理助理的工作,因為真的有人有這樣的需求,每個人的階段性都有階段性要完成的任務和課題,所以你要有計劃去實現,而不是盲目行走。
第二個是選擇和負責的能力,以及接受不確定和不可控的變化的能力。在我們遇到的職場人士中,有太多的人,缺乏這兩種能力,尤其是選擇和負責的能力,大家把這個稱之為“選擇綜合癥”。
給大家先說一個故事,主人我們稱之為A某某,大專畢業,從高中階段開始,基本上都是服從,選怎樣的專業、去什么學校,畢業后,去怎樣的企業,家里安排的,親戚介紹的,三年里她換了3份工作,保險、銷售、客服,輪著做過來,沒有一份工作是自己選擇的,從小到大被動安排接受,關鍵是她沒有覺得這有什么不好,當她第三份工作進行中,突然企業要進行裁員了,她就是被裁員之一,一下子她徹底沒有了方向,她連個基本的招聘網站都不會看,連工作地的選擇只框定在自己住宅區域范圍內,而且未來的工作還不能是,保險、銷售、客服,因為她都做過了,她希望能找一個讓她做到退休的工作,當她來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首先打破她的或者說讓她必須意識到的就是要有選擇和負責的能力,逼迫她去鍛煉選擇,并接受一切結果,必須讓她意識到她自己有什么,要在有什么的前提下,再進行提升補充夯實,才可以有新的機會。而不是只是會列出各類條件。
時間:2021-11-19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