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3歲,離職8次
1
我們在小的時候,幾乎毫無例外地想成為孫悟空,因為他有超能力,要什么有什么,可以呼風喚雨,上天下海,而且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三句話不合就動起手來。再加上他頗為智慧,每次遇險都能化險為夷,更是滿足了那些想做事卻做不到的孩子的心理。
吳軍曾說過,成長的過程就是否認掉我們心中的孫悟空。
就我們收到過的咨詢報告來看,30歲的中年職場人士更多的是不由自主和畏手畏腳,而不是自由自在。
向陽生涯最近收到一個來自33歲大齡女士的咨詢。
背景介紹
小花(化名),33歲,本科,會計專業,未婚未育。
小花的職場經歷算得上一路坎坷,自己大學學的那點財務知識難以支撐自己去相關公司正式上班。
剛畢業的時候因為需要解決生存問題,做了一年多的服務員,也做過前臺收銀,發現都沒興趣。
于是選擇了和自己興趣愛好也比較接近的英語課程銷售顧問,原本以為可以實現和老外0距離溝通,可現實是要面對很多“無理取鬧”的客戶,又頂不住銷售壓力,干了2年多,選擇了辭職。
后來經人介紹,又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做出納,一開始很滿意,也享受自己忙忙碌碌的狀態,可時間一久,覺得每天面對大量數字讓她感覺痛苦萬分,又做了2年……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如今年齡三十有余,發現自己的工資一直停留在5千出頭,感覺自己的路越來越窄,卻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情急之下,想到了職業咨詢。
在咨詢過程當中,咨詢師常常從來詢者的自我身份及對自我的認知展開深入的探索,重點結合來詢者的職業取向系統(性格、興趣、價值觀)和商業價值系統(知識、技能、經驗等),幫助其擴展職業視野,使其能夠看到更多的方向以及可能性。
2
職業發展確立期階段
洪向陽老師結合17年來對職場的深入理解以及大量案例研究表示:
30歲正處于舒伯職業發展階段的確立期,按一般的職業發展規律,個體通常在30歲這個年齡段個人已經達到某個領域的專家水平,不論是專業技術崗還是管理崗位,在組織中一般都正屬于骨干地位,但相當比例的年輕人30歲前后還在迷茫中探索自己的職業方向……
更有一批”跳蚤型“職場人喜歡不斷跳槽,試圖希望跳槽來實現一時的職業發展,個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也得不到沉淀……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陶碧華也不是褚時健,這些人都是經歷過巨大的苦難之后,變得堅不可摧。
苦難有時候會催生出無比強大的力量,可你的苦難從未深刻到讓你鼓起勇氣立志改變。
我們生活中的挫折都是一點一點的加在我們身上,而我們一旦麻木就像那只溫水里面的青蛙,此時,想改變,想逃離,想突破的簡單愿望就會變得遙不可及。
3
認清事實
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中年職場危機以及如何避免進入中年職場危機的窘迫?
人都是由意識控制行為的動物,所以如果渴望改變現狀,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
我們必須認識到的第一個事實:30-45歲是職業生涯階段的穩定確立期,而絕非探索期,更不是盲目探索期。
你只有去看各大招聘廣告,很多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限制條件:年齡低于35歲。
我們應該認識到的第二個事實:阻礙我們發展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特定年齡里我們沒有積累特定的商業價值。
這是我們出去找工作處處碰壁的重要原因。
我們必須重視的第三個事實:30歲以上如果還處于職業動蕩期,如果你恰好還未婚未育,你面臨的不僅僅就是職場壓力了,還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唾沫星子。
4
逃避的本質
那么處于這個階段的我們,究竟如何創造我們的商業價值?如何做到商業價值系統的最大化?
小花頻繁離職的核心是:逃避問題。
如果我們總是帶著未解決的問題逃離一家公司,我敢肯定你在下一家公司乃至下下家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所以弄清逃避的本質,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是因為適應問題還是適合問題。
如果一個人喜歡談鋼琴,節奏感卻很差,他要經歷的過程就會比一般人痛苦,也更容易放棄,這是條件的不適合導致。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畢竟我們任何人都可以隨隨便便失敗,但是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擁有成功的經驗。
持續不斷的失敗只會擊退你奮起直追的勇氣。
為什么會逃避?而且持續不斷的逃避?
5
專注法則
一個人對一份職業保持持續的專注,有這樣一個公式:
專注=興趣+能力+優勢+價值
朋友的朋友芳芳以前上班從來不會選擇加班,自從選擇了一家做在線教育的公司,那是她喜歡的行業、企業。
自已一手慢慢搭建了20人的團隊,做營銷策劃,以前從來不加班的她竟然特地把家搬到了公司旁邊,就是為了不管出現任何情況都能夠快一點到公司解決。
這就是專注。對用戶和產品的敏感是芳芳的優勢,行業和企業的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不沖突,而且自己又對營銷感興趣,在持續專注的努力之下,個人的能力被不斷放大,得到循環往復的正向反饋。
很多人都在尋找專注的方法而不得其法,達到專注最核心的本質是:首先你要有興趣,而同時我們的能力恰好能夠匹配我們的興趣。
30-35歲之間需要重新進行系統的梳理,結合個人職業取向系統對個人商業價值進行重新整合,找到適合的職業定位。
人在特定的發展階段沒有達到相應的職業發展水平,就必然面臨被職業市場淘汰的命運。
而大多數人面對自己少的可憐的商業價值大多選擇了停止探索,總覺得自己不行,無法勝任。
其實阻礙自己實現夢想的從來就不是年齡,而是敢不敢踏出去的決心。
時間是你交過的最貴的學費,個人苦苦摸索不得其法的時候,我們其實需要借助一點外部的力量。戰略的力量永遠大于戰術的實施。
時間:2021-11-2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