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曾連續換過5份工作,大多數人的生活就是這樣一步步淪陷的
樂清女孩遇害事件,讓人心生膽顫。
案發日當天,兇手開車走了一條偏僻的山路,到了無人地段,他突然變臉,將女孩手腳捆綁,用膠布封嘴,然后向女孩要錢。
女號身上沒有現金,他要求微信轉賬,可是山上信號不好,于是,將車開到有信號的地方,通過微信轉賬,搶到9000元錢。
然后,兇手再將車開回偏僻地帶。
性侵,并殺害。
拋尸,然后逃離。
最后他發布動態:另一個世界在等我嗎?
微信簽名改為: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當大家都在質疑發問滴滴的時候,我開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導致一個人喪心病狂到如此地步?
2
背景
記者像我們提供了兇手的家庭背景和個人履歷。
兇手是留守兒童,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讀到初二,便輟學了。
去職業技術學校學習一年,沒有實際畢業,便出去打工了。
期間賣過水果、襪子、服飾、首飾,他不喜歡受拘束的生活,喜歡打牌。
2016年開過奶茶店。后來創業失敗了,然后賣掉奶茶店買了二手車開始跑滴滴。
滴滴車司機,是他在犯罪前持續時間最長的一份工作。
他的父母都是打工族,都在工廠上班,月薪2千到4千。
父母對他極其寵溺,每次回家拿錢都是4萬4萬的拿。
也算窮人家的富養了。
根據網友人肉發現,創業失敗,他轉向現金貸,申請57次,成功56次,近一個月有高達31次的借款記錄,表明他已經深陷債務危機。
現金貸、消費金融的借錢門檻并不高,每個平臺可以出借的金額從幾百到幾萬不等,兇手從57個平臺究竟借了多少錢,是不是自己已經意識到自己很難還清高額的利息和本金,進而產生反社會情緒,大膽的放手一搏,最終釀成慘劇?
如果回看鐘某的整個職業生涯履歷,我們會發現,
鐘某從頭到尾就沒有清晰的職業定位,所以只能通過不停的找項目,找行業,卻發現自己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的失敗。
3
定位不清造成的混亂
鐘某走上犯罪道路涉及的問題很多,比如留守兒童和原生家庭的問題等。
但是毀掉他的始終是他職業生涯階段的各種不順利。
因為一步錯,導致步步錯。
為什么鐘某過早的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目標?歸根結底是對目標的不信任。
在職業發展中,我們對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瓶緊,感覺付出沒有回報,甚至對原來的職業目標開始動搖,懷疑,否定,絕望,放棄。
這種困惑一方面是對工作過程認識不清晰,一方面是對每個職業生涯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缺乏正確的認知。其實不同階段所遇到的瓶頸是不同的。
因為職業定位不清晰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混亂結局。
為了過上安靜的生活,我們一路東奔西走。我們也已經開始習慣每天過的混亂無比。
鐘某被生活的雪球追趕著前行,結果早都忘記了活著的意義。
因為他的生活早已經陷入混亂的怪圈,無法自拔。
幾米說:我總在最深的絕望里,遇見最美麗的風景。
可現實是,你在最深的絕望里,有嘗不盡的酸甜苦辣。
我們不掙扎,會越陷越深,我們越掙扎,也會越陷越深。
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才能終結這場混亂?
4
01.主動尋求幫助
其實每個人的意識形態就像是一個游泳池,游泳池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做事方式。
我們的知識,技能,閱歷都可以填充我們的游泳池,但人生的悲劇是:有時候我們必須做出決策盡管我們當時并不具備做決策的相關知識和閱歷。
比如填報志愿,比如選擇行業。
比如鐘某選擇奶茶店創業,是不是早在一開始就導致了其失敗的悲劇?
因為創業的核心是能力,其次才是資本。能力是1,資本是0,在能力的情況下,資本越多,成功被放大的機率越大。
而鐘某在能力沒有任何體現的情況之下選擇創業(多次工作失敗),
無疑也加速了自己的失敗速度。
每個人身邊都需要一位超級教練,這個人亦師亦友,當我們難以決策的時候,不妨問問身邊的朋友親人?
我們身邊都一定有比你優秀的人,向他們學習,請求幫助是解決問題最高效的方法。
12
02.停止焦慮
焦慮是這個時代的普遍通病,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大家的集體焦慮?
因為迷失了內心的方向,當內心沒有方向的時候,心無定所,內心就會陷入黑洞。
停止焦慮對于大多數人而嚴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總結起來就是:關照自我從關照當下開始。
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情,用心對待每一次過程,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細節決定成敗,小處著手,才談得上品質與控制。
犯低級錯誤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對自己做出的東西,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要只當成是任務。
當我們還無法創新的時候,就從小處著手,簡單的事情做出效率,復雜的事情慢慢做,總結出流程,給別人留下你認真,仔細,耐心的映像,自然就比別人多了幾分機會。
腳踏實地是解決焦慮的唯一辦法。
12
03.提升自我
未來的生活不會更好,只會更艱辛,如果你手無縛雞之力,就只能被社會碾壓。
但是人不是為了被打敗而活著。
所以努力學習一門可遷移運用的技能,未來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
回看滴滴司機鐘某走上犯罪道路,你會發現鐘某缺乏核心競爭力,也根本沒有提升自我的意識。
只想著自由、賺錢。
這就好像你在你走在街上,有只可愛的小狗距離你三米遠,你想更加靠近它然后選擇去追,結果它就跑到10米遠了。
你越追越遠,可事實是這其實只是一根香腸就能解決的問題。
因為你缺乏最底層的邏輯,所以常常事與愿違。
楊絳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你的問題主要是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終身學習的理念應該貫徹落實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步。
有很多作者如路遙,嚴歌苓等年輕時都是“讀書狂人”,讀書范圍廣泛,十分好學。
所以沒事多讀書吧。
時間:2021-11-2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