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理舒適圈有多大?
每個人天生都有自己舒適的圈子,無論是行為方式,還是交友方式,還是做事和溝通的方式。每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那一套東西,只有在這一套舒適圈里,才會舒服,心里感覺更踏實。那何為心里的舒適圈呢?
我是這樣理解的,舉個例子:小張,在與人溝通方面,算是那種比較正常的,什么是比較正常的呢?就是在一群外向的人當中,他會略顯內向,但是身邊都是內向的人的時候呢,他又略顯外向。這就是性格的內向外向是在不同人群中是相對的。扯遠了,就這么一號人,突然有一天,公司臨時有個會議需要一個人去主持,老板吩咐他說:“后天那個會議,你去主持吧。”
好了,問題來了——這位仁兄從來沒干過這個事呀!那怎么辦呢?
你現在想象一下:一個圈,這個圈里是你平時生活中的狀態,就像剛才說的,為人處事呀,行為方式呀,等等,但是圈以外的東西是你平時接觸不到的,有的離你很近,有的離你很遠。
就比如小張,如果說讓他和一個陌生人去建立聯系,雖說也可能是超出圈外一點,但是如果鼓起勇氣,也差不多能做到。但是讓他去主持一個會議,先拋開會議是否是大型還是小型。就單純說會議,那估計就離他本身的舒適圈要遠啦。
這怎么辦呢?這就需要你擴大你的舒適圈啊!很簡單,大家都有第一次嘛,不會也正常,但是努力是一定的。
可以先查一下會議的內容主要是什么,或許查一下主持人方面的知識技能,臨時抱佛腳,先努力了再說。至于效果,雖然不敢保證。但是可以保證的是,這場會議開始之前,他的小心臟一定快要跳出來了。特別緊張,但緊張是好事,因為會緊張的人都是在某些方面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只有你覺得能力配不上你的預期,你才會緊張。又扯遠了,可以保證的就是這場會議后,你的舒適圈擴大了。
你的心理舒適圈有多大?
我個人在這方面其實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原來在飯桌上,就是那種相對正式的場合,沒外人,都是熟悉的家人和朋友,但是讓我說話的時候呢,我總是很緊張,大腦像短路的一樣說不出什么。但又事后諸葛亮。總會想:哎呀,剛才應該說這句,剛才應該說那句。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有飯局的增加,我的這個舒適圈終于被擴大了。在飯桌上說話也會了,也不會大腦短路了。
每個人的舒適圈不一樣,但是正是這種圈子的擴大也會讓你的能力有所提升。甚至有的時候,你會樂此不疲。
這也對你的職業發展有著莫大的幫助,隨著你的舒適圈的擴大,你在職場中越來越如魚得水,你得綜合素質也會隨著圈子的擴大而提升。
有個方法你可以借鑒下:那就是用筆記下你目前的舒適圈,你可以寫你平時的狀態,喜歡做什么,做什么比較舒服,把你能想的都寫下來。然后分類,溝通類啊,交友類啊,技能類啊等等。隨便你歸多少類都可以。然后你把相應的可以提高的但是現在做不到的技能寫在圈外面。
這個已被你掌控在手心的心理舒適圈,去擴大它吧!相信有一天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逐漸發展得很大了。
最后,祝您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中,越走越順。謝謝。
時間:2021-12-01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