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的生涯如彩虹一般
曾經我有個朋友。
后來她過得不好不壞。
不壞是因為她本科師范美術系,畢業兩年后,現在在國企一家媒體做美編。工資8K,在北京已經有了套幾十平的房子。現在沒事出去溜達溜達,見見朋友,回家打打游戲,跟寵物玩會兒,生活也挺有滋味。
不好是因為她媽媽是我們那兒有名的中醫專家,是一個很強勢的人,所以我朋友的一切幾乎都是被安排的。她之前也極力反抗過,但是她認為父母大過天,最后妥協了。包括選擇在北京,選擇工作與跳槽,買房都是她家里一手包辦,我朋友只負責安靜地做個美女子。
在外人眼里,一個女孩子有個穩定的好工作,衣食無憂,接下來找個好男人嫁了人生就圓滿了。從我個人價值觀角度看,生命就是需要折騰,如果泯然眾人翻不出個浪花,那還有什么意思。
但從職業規劃師的角度,我支持她的做法。因為從向陽職業規劃模型來看,職業機會系統中的家庭系統顯然是她目前定位的最重要因素。她有她的價值觀,她也有她的夢想與打算,那么我也祝福她過得更好,盡量幫她在職場走得更順利些。
在國外,這種情況很少,家長與孩子的關系一般是“你成年以后只要死不了咱們就各過各的”。在國內,家長關心孩子到泛濫,甚至泛濫到下下代的例子屢見不鮮。隨著80后、90后長大,這種沖突更是激化的不行。這種案例讓家長心疼,孩子頭疼,外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眾說紛紜,但也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
有人管我要一劑特效藥。我的感受是:職業規劃有效,但不是萬金油,必須要對癥下藥。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職業規劃是假藥,不出問題你都可以燒高香了。
但是我確實有一個相當有名、有效并且好操作的工具可以分享。不僅是我的那位朋友,職場人都可以操作一下,讓生涯變得清晰。
這是美國生涯教育大師舒伯的代表作,是他提出的一個更為廣闊的想你觀念——生活廣度、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觀(Life-span,Life-spacecareerdevelopment)的展現。圖中的每一條顏色代表你的每一個身份。人的一生不外乎子女、學生、休閑者、公民、工作者、家長這幾個身份,在每一階段合理地分配充當這些身份的時間可以很好地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像我的朋友,她現在子女的身份重一些,可能以后工作者與家長的身份就逐漸多起來,那時候去實現夢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相信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
操作很簡單,每一個身份在每一個階段畫的越寬說明這時期的這種身份比重越高。畫完之后,自己的各種生涯就很清晰了吧,這也是一次簡單的生涯規劃。
由于畫的太丑,我的生涯彩虹圖就不展示了。因為我有職業定位,所以畫完了之后我的生涯規劃也很清晰了。以后肯定會調整,但也是微調,而且這也不是將人生框死,只是保證讓我享受每一分鐘。
擔任了多種角色經常混亂的人,希望獲得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人,希望人生過得少些迷茫與遺憾的人,畫出自己的彩虹圖看看吧。也許明天我們的生涯就會像彩虹般絢爛!
時間:2021-12-1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