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N年,為什么還是一事無成?
很多咨詢客戶有一個相當大的困惑:畢業N年,當初的夢想仿佛還遙不可及,甚至與同齡人相比都相去甚遠。
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們邀請了上百名高級職業規劃師進行討論,小編摘了其中幾段,看看他們怎么說~
01.桂林
我覺得首先看一下N等于幾,再找到所處的相應時期,幫助其分析到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所在:
1、N=1~3,探索階段,看一下工作與性格等因素的匹配度,重新梳理職業定位;
2、N=4~10,修正安定階段,更多的考慮職業晉升通道的問題,當然一階段沒解決好也需要返回去調整;
3、N=10年以上,維持階段,更多的偏重商業價值的整理,也可能會面臨職業轉型的問題,若一階段未解決好也還是需要去修正。
02.梁彩霞
畢業N年,工作為什么還一事無成?其實首先要定義何謂一事無成?就像定義成功,100個人就有100種心中的成功。
說成,畢業N年,為什么還沒找到自我的幸福感?我們幫人做自我深刻分析,做職業生涯規劃,其實就是在幫助他人找到內在需求,達成內在幸福感。
當置身于某一環境,個人的內在力量會變得微弱。
自我內在力量有強有弱,強的人就易于找到并堅持自己的興趣,弱的人就易于被他人的眼光、看法、環境所影響。
而在一天天的時間流逝中不斷磨滅了本該屬于自己的光芒。
03.陸亞君
今天第三次參加蘇州園區的應屆生招聘專場,我們幾個老師作為學生就業指導老師提供公益咨詢,也有一些工作兩三年的人來咨詢。有些人三年工作換了幾份,卻還來應屆生專場找工作,還是一臉的迷茫,三年積累了的一些覺得沒用的工作經驗。問離職原因是什么,基本都會告訴你,這個公司的管理太混亂,那個公司的工作不是我原來期望。。。但你只要問一句:“說了那么多你不要的,那你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基本都是答不出來的。
所以這些人基本還是對自我認知不夠,或者定位不清楚,根本沒目標,所以一旦碰到問題就會選擇逃避性跳槽。
這也是中國教育問題,獨生子女,從小得到的東西都是父母給的,從小不需要自己去考慮未來和自主真正的需求,碰到問題就選擇逃避。。。
探索可以,但必須有定位和目標。給自己定個期限,過了25歲,沉沒成本就太高了。
04.趙亮
畢業幾年后沒有成就感,其實是個很普遍的問題。原因更主要是畢業時并沒有給自己制定一個真正合適的職業定位和目標。哪怕制定了,走上工作崗位后,各種現實條件和社會境遇,又會面臨N次重新選擇。沒有定力是很難堅持原先的職業目標的。不用說他們,我們做到也不容易。
普遍的大學生畢業時,雖然也接觸了學校的職業規劃公開課,但真正畢業時還是以就業為主;蛐U,或參加人才招聘會,或家里安排。真正考慮職業發展的為數不多。
畢業幾年后一事無成,那首先要檢視大學畢業時給自己定的目標了。是當初定的目標太高?還是當初就沒有目標?還是起初就是隨意定了個目標?如目標太高,說明對自我、對社會都沒有恰當的認識。如根本沒目標,就是純粹以就業為目標,工作了再說。如隨意定的目標,那自己也就很難相信這個目標的可行性,結果也就無所謂。哪怕是有的學生制定過較為科學的目標,那還必須要有可行的職業通道和發展計劃、步驟。
05.王楠楠
結合工作實踐,我們把工作多年仍原地踏步,或者沒有太多進展的年輕人分成幾個類型。
第一種,畢業一工作,快速的掉落心理舒適區。從舒伯生涯彩虹圖來看,大學畢業22-28歲這6年期間,是屬于自己角色時間最多的時間,也是身上責任最少的期間,子女的角色最低、學習者角色也少,很多人未成家也沒有子女。這個時候一旦沒有目標很容易掉入心理舒適區。虛度光陰。
第二種,畢業后,心思活絡卻不肯安定,頻繁跳槽沒有積累的年輕人;旧蠈儆谀芰不錯,但是目標未定或者多個目標,多種目標互相牽扯分散了行動力。
第三種,對職業的上升渠道不明確。對職業的核心能力不明確。比如一個一線技術工人,上升渠道是技術總監,卻沒有把時間花在核心設備新技術的專研上,把時間花在了天天當老好人代班,加班上,年年優秀卻總無法晉升。
時間:2022-01-09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