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塊錢做一次職業規劃,值嗎?
在講職業規劃值多少錢前,先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題目叫《媽媽買鍋》。
幾千塊錢做一次職業規劃,值嗎?
大年初二,帶著女兒回媽媽家?吹郊依锏脑钆_上放著一個新的炒菜鍋,一看是“炊大皇”的牌子。心想:這鍋估計讓老太太“花大”了,不知道她是否心疼了(不免心中竊笑)。
于是問媽媽:“媽,你這次這口鍋多少錢買的?”我老媽說:“一百多。”我不禁夸起了老太太。我為啥會有這反應呢?
記得我小的時候(90年代初),有幾年間,我媽媽老是花10-20元買一口鐵鍋,那時候用煤球爐子和煤氣灶,老是用用就破了。她終于受不了了,一狠心,花了50元買了一口鍋,就是90年代那時候很流行的,鍋底有一圈紅色的那種。我印象中用了至少有7、8年,差不多到我參加工作時它才退休。
后來用的一口是我爸爸買的不銹鋼鍋,用了兩三年后也壞了。這個時候,我家開始用電磁爐。那得買兩用鍋,既能在電磁爐上燒,也能在煤氣爐上燒。
媽媽又開始買鍋,這鍋是買了一口又一口,沒有一口用得久。一經了解,老太太買的鍋,沒有一口是超過50元價格的。我心想:這老太太是節省慣了!
于是,我跟老太太說,現在時代不同啦,50元買鍋已經買不到什么好鍋了,她至少要花100元以上,才能買到還差不多能用用的鍋?衫咸是舍不得。
前年,我實在忍不住了,拉老太太一起去鎮上買鍋,鎮上的小超市不像城市里的大超市,這鍋的價格也都不高,最貴的也就200多。我建議買個100元以上的,這錢我出。
可她挑來挑去,最終挑了一個65元的。鍋用起來是馬馬虎虎,但總感覺各種不爽,燒出來的菜總是黑的,鍋底的水總是不能干,還生銹……
這回,老太太終于正視“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差鍋用得人心煩”這幾個問題,買了一口能叫出個牌子的鍋。我真心地想為她鼓掌。
如果,要給這個故事加點深度和寓意的話,可以把題目改成《關于“鍋”的觀念》,或者是《媽媽買鍋的觀念》。
去年半年,老太太因身體關系,跟著我生活了半年,看著我是“大手大腳”地花錢(比如給孩子買條棉外套打折后100多,給自己買雙鞋子200多……其實在“有錢人”眼里,咱這是“普通農民級”的消費),她“肉疼”。
但同時,我也感覺到她的觀念在改變。作為女兒,我為她的改變而感到驕傲,她的不改變才是我的苦惱。
#不同的是消費觀念#
故事說完,大家也都明白了我想說什么了。
一個事情或一個物品花費多少錢,值不值得,是“觀念”的問題,稱為“消費觀念”。消費觀念也是一個人在消費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經濟水平、不同的人,消費的觀念不同。
拿“職業規劃”來講,很多人認為花幾千元值,也有很多人認為不值,這本身沒有對錯。
在深圳,有人愿意花4000-5000元來做職業規劃咨詢,也有人愿意花6000-8000元做咨詢。
而在上海,更是有很多人愿意花1-2萬來接受職業規劃咨詢。我們有很多長年服務的客戶,他們愿意花3-5萬請我們的專家團隊提供年度性的私人職業規劃服務。
也有很多人會說:“一看他們就是有錢人。如果我有錢,我也愿意。我連房租都付不起,怎么花錢做規劃?”
這就讓我又想到一個事。
有一次,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女),問起我職業規劃到底怎么樣。我也把以上的意思跟她說了說。
她說:“哦,我明白。就比如Iphone6剛出的時候6000多元,我想:‘真貴!’最后沒買;丶疑暇W一看,有一個日本旅游團,打半折也是6000元,就覺得很便宜,二話不說拿卡去刷,刷完后心里還美滋滋的。但兩個對比下,多不合算!6000多的手機買回來有很多用途,還可以用很多年;而去日本只有短短幾天,而且自己還去過一次日本。”
我同學這個例子很有可比性。
#積極主動,方能應對這人生#
聽完同學的話,我回頭一想,6000元買個手機,跟拿出6000元錢做一次終身受益的職業規劃咨詢。哪個更合算呢?
如果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一個月薪資3000-4000元,你肯定花得起1000元買一件大衣。這和花3000元做一次職業規劃,少了幾年的迷茫,多了幾年的輝煌,你覺得哪個更有意義呢?
人的一生,如職業、情感、金錢、健康,或者其他,在每一個方面我們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比較小,一下子就能解決;而有些問題比較大,自己解決不了,需要他人幫忙解決。有些是出了問題,再去解決;有些是在出問題之前,先去預防。但很多人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非要到問題不能解決了,非要到逃到無處可逃了才選擇面對。
為什么?因為人從遠古到現代,有一套自己的防御機制,遇到問題會害怕、會惶恐、會緊張,于是選擇逃避,越逃避越害怕,越害怕越不敢面對。
而優秀的人,會先找到一生發展的規律,會找出職業發展、情感、金錢、健康等方面的自然法則,積極主動地去掌握,以使之“為我所用”。他們是越恐懼越面對,越面對越勇敢。
李安在拍了《少年派》后,有記者訪問他時說:他的電影之路,也可以說就是他面對和解決恐懼、欲望的治愈之旅。
#職業規劃,值多少錢?#
很多人又說:“職業規劃咨詢,就找個老師和我們聊1-2個小時,幾千塊錢。這也賺得太快了吧?”
幾千塊錢做一次職業規劃,值嗎?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外表看起來就1-2小時的咨詢,背后有多少“付出”與“故事”。
專家團隊的老師們,在拿到客戶的所有資料之后,通常要通讀三次客戶的資料,通讀之后,還要做“功課”--研究案例。老師們要將資料中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有疑問的信息一一記錄,用“向陽職業規劃模型”來一一探索分析,通常還是幾個老師一直來探討,整理出影響到客戶職業發展的關鍵點,并要探索出客戶職業發展的可行性方案。
拿一個普通的案例來講,這一個過程通常情況下是4-6個小時(沒有完全準備的數據,這是我的經驗及跟其他老師溝通得到的信息),而且有些老師為了能夠更完美地處理客戶的問題,準備會更加充分,時間會更長。
職業規劃師在與客戶進行咨詢談話之后,還需要花幾小時來完成作業,撰寫《咨詢報告》。我記得剛開始做規劃案例時,每一個咨詢報告都需要花去4-6個小時,斟酌著報告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向陽生涯的職業規劃師,他們的標簽是專業、責任與奉獻。想成為向陽生涯的簽約職業規劃師,必須獲得中國最高等級的職業規劃師資格認證--CCDM高級職業規劃師。獲得這一認證的無一例外都是職場精英。他們年齡必須三十歲以上,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他們擁有豐富的職場閱歷,身處組織核心中高層,身價可想而知。他們為了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嘔心瀝血,靠的是幫助他人的奉獻精神,靠的是對職業規劃事業的熱忱!
而這是否是全部了?不是。
在這個過程中,主導咨詢的職業規劃師還需要跟前期的顧問老師及客服老師們保持溝通與交流,為了對客戶有更多的了解,為了整個咨詢過程更好的銜接。
前期的顧問老師在接每一個客戶案例時的付出也非常多。他們對每個客戶進行一對一的前期輔導,為他們匹配最適合的職業規劃師。
客服老師是顧問老師、咨詢老師和客戶三者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是公司與客戶之間的一座橋他們要做好這之間的所有溝通與協調。
在給到客戶《咨詢報告》之后,是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松一口氣了?
非也。我們還需要為客戶進行3個月的跟進服務,職業規劃師、客服老師和顧問老師三者都需要為客戶在規劃后的執行提供協助,以使其規劃方案有效地得到執行。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樣一個看似簡單,背后卻有站如此“煩瑣”的過程。
有時候我想:這條服務鏈上的每一個工作崗位的人,如果沒有一顆“大愛”之心,豈能做到?!如果這顆“心”不夠“堅強”,又豈能持續?!
這樣的服務,多少錢值?
你對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負責的態度,多少錢值?
時間:2022-02-0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