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想做“職場隱形人”老板何時表揚我?
在《老友記》里有段非常有意思的情節:碳粉銷售員菲比興致勃勃地打出第一通銷售電話,接電話的人是一家公司的采購員。對方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應菲比熱情洋溢的推銷——我不需要碳粉,我需要自殺。當菲比趕到該采購員的公司勸阻其自殺行為,發現原來對方是個不折不扣的“職場隱形人”:周圍同事在他身邊忙碌地走來走去,但他仿佛空氣一般,無論干什么說什么,都不被任何人關注,哪怕他大聲嚷嚷,要自殺。
沒人想做“職場隱形人”
這個段子看起來有點荒誕,卻折射出一種悲涼的處境:在職場中,一點都不被人關注,尤其是不被自己的上司關注,多多少少都是件令人無奈和心碎的事情。
在職場中,沒有誰希望做個隱形人,那種渴望得到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人的關注并賞識的需求,就像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一樣,只要需求得當,無可厚非。
可以想象,得不到上司關注和支持時的情景:當你年復一年拼命努力地工作,上司卻對你的努力視而不見,甚至從未夸獎過你;當你希望得到來自公司的資源支持時,上司卻不以為然,甚至覺得你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當有了晉升或充電的好機會,輪了一圈,卻永遠輪不到你……任誰都會覺得這幅場景苦不堪言。而最終結果是,在一個公司中,你逐漸處在邊緣化的境地。
如今公司決定裁掉某人時,比較精明的人力資源通常采取這樣的辦法:對該人采取信息屏蔽的方式,不理不睬,很多事情不讓其參與,此時這個人必然會感到那種心理上被疏遠的惴惴不安,直到自己主動辭職走人。
這種不被關注的極端結果,可以從反面驗證,每個身處職場的人渴望被關注的需求得到滿足,是何其重要。
關注都是爭取來的
人人都有被關注的需求,但并非每個需求都可以得到上司的反饋。正如職業規劃師所說:“一家公司內部,指望老板同等對待,一般不大可能,老板精力有限,對待員工的關注各有不同,有的就會疏一些,有的就會近一些。”如果一些在你看來必要的關注,卻當求而不得時,鬧情緒或甩手走人未必是明智的選擇,主動爭取可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2歲的Agnes也有過那種不被關注的經歷。2009年一年,她在一家國企做文化項目的宣傳工作,毫無人際背景的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你知道,國企里的人根本不是做事的,熱衷于通過人際關系獲得自己的錢和權。跟我一起進入單位的女孩,家里人是省委的,有政府背景,而我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姑娘,立刻就被撂一邊了。”再加上當所有員工在熱衷于討副總經理歡心時,Agnes卻不諳此道,就更備受冷落。
比如在有集團董事長出席的大會上,每個員工都匯報工作,然而一輪到Agnes發言,她的副總經理就會故意讓她略過;但有什么別人不愿意干的雜活兒、累活兒、得罪人的活兒,都會推到Agnes面前,而她個人對工作的設想則從不被關注。
“我也想過離開,但這類問題在哪里都可能碰到。與其逃避,不如面對。”70后May的那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在年輕的Agnes眼里已經out了,“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
Agnes對冷遇采取的對應是,努力工作,再加上巧妙利用一些機會,最終獲得了董事長的關注。從此之后,她就像杜拉拉獲得總裁贊賞后一樣,開始更有機會獲得資源支持和人力支持,得以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時間:2022-02-11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