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為中心+過分追求外生涯型
Angela在保險業已經做了八年,從業務員做到核保主管,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當初的規劃走。但最近突然發現,身邊的朋友紛紛都換了大房、好車,自己卻還蝸居在一套35平的小房子里,開著那輛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的QQ,于是她迫切地想通過跳槽來為自己贏得高薪高職。去年11月,她跳槽去了小型保險公司擔任銷售管理部副經理,薪資待遇都得到了大幅的上漲。可是三個多月做下來身心俱疲,高薪高職并非想像中那么好拿。更令她想不到的是,金融危機下保險業大量裁員,年初她被裁員了。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明確的規劃時,可以在自知與自信的狀態下理性實現選擇。但是一昧地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追求外生涯的發展,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不利于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拔苗助長的成語大家都聽過,同樣的道理,當自己的內生涯發展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時,那個過高的目標只會變成一塊燙手的山芋。
我們發現,職業規劃的嚴重缺失令"跳蚤族"成員正在不斷壯大,這無疑給用人單位也帶來莫大的困擾,同時也將對整個就業環境引發動蕩。如何有效扼制"跳蚤族"的飛速增長,已經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洪向陽指出,加強在職人士的職業規劃意識,理性規劃職業生涯,是控制"跳蚤族"增加的最佳方法。因為當一個人具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時,他會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知道自己面對多項選擇時該如何取舍,他將讓自己的職業發展朝著既定目標有條不紊地前進。
近十幾年來一直在內外資大型企業擔任人力資源總監職務,參與、組織了不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行政管理體系、營銷管理體系的組織機構設計,優化企業運作流程等工作;參與過許多國際一流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企業管理體系設計的全過程,并為此提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方法。
目前,社會上就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培訓有很多,人們都已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企業重視它,認為它能為其帶來更大的效益;員工重視它,認為它會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并最終獲得一個好的職業歸宿。
由此,教人們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多了起來。有的告訴你,要時刻注意尋找新的機會,因為現在的工作可能會讓別人搶走;有的告訴你,用富人的思維方式思考,這樣會使你變為富翁;還有人告訴你,如何設計當部門經理、總經理的方法和步驟……再就是那些真心熱愛他的學生們的園丁們,為了不使他的學子們的職業受挫,而讓他們早早地確定自己職業發展方向,諸如此類,繁多種種。
問題也就此產生了。人們過多地考慮到市場環境下,人的個體價值觀,并把它作為分析一切問題的原則,忽略真正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群體價值觀,即忽略了社會仍是人類生活共同體的這一根本原則。他們過多地強調獨立個體對組織、對社會的關系,每一個人的每一份對社會的付出,無論腦力還是體力,均是以要求獲得回報為前提,就是說,個體的人,對組織、對社會的每份付出,均要求獲得或金錢、或物質、或精神上的回報,從而改變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品質。按這種思想推演,人們就直接考慮或者教育別人,為獲取組織、社會對自己的某種回報,你應該如何去做?你如何去做就會成為有社會地位的人、有名氣的人、有錢的人。也就出現了,前面介紹的那些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手段。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勢必會出現,為了能夠不斷從組織、社會獲取回報,則不注重方法的性質,只求結果了。
你要時刻注意是否有新的機會,因為現已經獲得的機會,可能會成為別人的機會,隨時會失去,所以,要不停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地觀察、尋找、捕捉新的機會,使得社會繼續給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名譽、地位、金錢……也由此,私欲不斷地擴張、膨脹,更加地重視考慮如何獲取回報?獲得什么樣的回報?慢慢地真的不考慮獲取回報的方法、手段了。我們不是說那一種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方式,而是這些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導思想,是如此地近似和雷同。照此類推,如果有人設計出如何讓某人成為總統、聯合國主席,以致世界首富的方法和手段來,那不更讓人“賞心悅目”,從而成為第一暢銷思想、第一暢銷書,并“經久不衰”。也確是如此。是否他們也會獲取諾貝爾獎呢?
可是,有多少已經獲得人類最高獎項--諾貝爾獎的人,是一直在為獲得諾貝爾獎而努力,是為了獲取那么一筆可觀的獎金或者顯赫的聲譽而努力的呢?他們不乏興奮喜樂,但在平靜之中,他們接受著這一切,繼而仍然一如繼往地從事原來的工作。雖然表面上是感情表達的差異,但它反映著思維方式的根本差異。曾經有一個表示,要在若干年內獲取五十個諾貝爾獎,為獲獎而獲獎,為獲獎而努力,能夠實現嗎?值得人們深思。能說希特勒為研究大規模的殺傷性不努力嗎?可是為什么被后開始研究的美國,提前制造出了原子彈,并用在了戰爭上。
我們如何理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如果所有的人均要去當將軍,不安心當兵,誰還有心沖鋒陷陣呢?就像太平天國后期,有成千上萬的人被封為王,這個王又有什么意思!我們不是不需要想當將軍的士兵,我們想要的是在不同領域具有“將軍”造詣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要努力發現自己的天資。就如同一個在技術領域造詣很深的人,就一定要當部門經理、總經理嗎?
時間:2022-02-16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