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可以讓你少吃后悔藥
多年以后,當你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來臨,什么會是你最悔恨的事情?
也許是時候思考美國女詩人瑪麗?奧利弗提出的那個問題了:“告訴我,你打算做些什么,用你瘋狂而寶貴的一生?”
圣雄甘地曾說過:“一個斬釘截鐵的拒絕好于一個出于奉迎的同意”。我曾有機會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甘地的話。不過,當女兒出世的前幾個小時,我因第二天要去參加一個客戶會議而倍感壓力。
當接到會議邀請時,我拿出我所有的勇氣說道……“好的。”
令人慚愧的是,當我的妻子和我的寶貝躺在醫院里的時候,我卻選擇去開會。之后,我的經理說:“客戶會因為你選擇來這兒而尊重你的”。
但客戶的表情和我聽到這話時的感覺是一樣的。我究竟在那里做什么?我沒有按甘地說的那樣做,為了取悅他人,我說“好的”。
事實證明,即便客戶尊重我所做出的選擇,即便得到了關鍵的業務機會,我仍然糾結于之前所做的選擇。妻子支持我并信任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我卻把她和孩子放到了第二位。
我為什么會這樣決定?有兩個地方需要反。
首先,社交法則使我難以做出正確的決定。我不是被迫參加會議的。相反,我是如此急切地去取悅他人,以至于我甚至無法忍受一段尷尬的靜默。為了避免這種社交困境,在我明知答案應該是“不”的時候,我卻說了“是”。
第二,我認為,“我不得不做這項工作”。從邏輯上講,我知道我可以選擇,但在感情上,我覺得我沒有選擇。這樣的假設從心理上消除了許多現實中的選項。
如何避免該拒絕的時候說“是”的錯誤呢?
首先,將你的決定與牽連的關系分開。有時它們看起來似乎相互關聯,但我們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作出更明智的選擇:“什么是正確的決定?”和“我們該如何盡可能友善地溝通?”。
第二,換種說法,明白你其實有選擇。每次我們都會說,“我得去接個電話”、“我必須去工作”或是“我必須去見客戶”。我們總是假設之前的承諾是無法協商的。下個禮拜,當你想說“我必須去……”的時候,停下來,把這句話換成“我選擇去……”。一開始可能有點奇怪,但這種表達可以提醒我們,我們在做選擇,我們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
第三,避免和那些不尊重你選擇的人一起工作。這聽起來簡單,范圍卻很寬泛。如果有人和你分享同樣的價值觀,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會尊重你的優先事項。達到這種境界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但是你可以立刻開始規劃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
看似一瞬間的小事,但一次又一次地妥協會使你的人生充滿悔恨。一位名叫BronnieWare的澳大利亞護士在照料許多病人的最后三個月后,記錄下了他們的悔恨清單,清單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希望當初的我有勇氣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望我過的生活。”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勇氣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而不是屈從他人的期望。
心中的勇氣能讓我們重新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但是這種勇氣需要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人生短暫,思考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想追求的東西。正如詩人瑪麗?奧利弗所寫:“告訴我,你打算做什么,用你瘋狂而寶貴的一生?”
時間:2022-02-25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