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類職場“轉型”如何減少風險
面對“金三銀四”的求職高峰,不少職場人士踏上了轉型跳槽之路,職場專家認為,轉型是個人職業決策行為中風險最大、成本和代價最高的一種,稍有不慎就可能對職業發展造成震蕩,甚至帶來職業生涯的斷層。該如何減少轉型跳槽的風險呢?請看專家支招。類型?被裁后,被迫轉型。
Alex是某基金公司的金融產品銷售。受到行業勢態波動的影響,公司傳出了裁員的消息:年中合約到期的人,都不再續約。這對Alex來說就是一個晴天霹靂,原本穩定、平靜的生活瞬間失去了方向,他不得不思考未來的打算。本想在基金行業中另謀高就,可現在是整個行業都在波動。自己到底還能做什么?轉型,成了Alex被逼無奈又不能不面對的課題。
類型?立足職業規劃,主動轉型
Helen畢業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一年,卻越來越找不到上進的動力,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內容,抵觸的心理越發強烈。讀書時她最喜歡的是畫漫畫,原本以為進出版社能和圖書打交道也算不錯,可進來后才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Helen想扭轉局面,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于是毅然辭去了出版社穩定的工作,費盡千辛萬苦應聘到一家卡通設計公司。一年后,Helen在設計工作上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她做得如魚得水。
類型?事業單位轉制,積極轉型
Bruce在報社工作了四年,碰上事業單位改制的事兒,報社上下都議論紛紛,“沒有編制了,感覺就像沒保障,福利也不像過去那么豐厚,這以后可怎么辦啊?”資源豐富的記者、編輯都紛紛另謀出路,也有部分人“死守陣地”。Bruce看著大家都分頭行動著,心里也有很多想法。2013年,他希望自己能有個全新的開始。
專家建議
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提醒各位在轉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減少風險,提高勝算:第一,務必明確目標,職業定位先行。轉型中最可怕也是最致命的問題是,沒有明確的職業定位。在轉型前,必不可少的功課是搞清楚個人的職業定位,假如職業定位并不清晰,務必請教職業規劃師。第二,知己知彼,透徹分析目標職業。要透徹地了解目標職業的崗位性質、工作內容、薪資待遇、優缺點以及發展空間等,對目標公司的基本情況以及行業發展的狀況等也要做到心里有數。第三,制定靠譜的轉型行動方案,具體包括以下兩點:一是技能和知識的儲備,二是做好迎接暫時困難的心態準備。據《廣州日報》
職場指南
職場人不得不知的六個職業規劃誤區
職業規劃到底是什么,很多職場人似乎還是一知半解,甚至還存在很多理解偏差。向陽生涯專家團隊在個人職業規劃咨詢中總結發現,職業規劃中有六個普遍的誤區,在無形中阻礙了職場人的發展,限制了他們的思路。
誤區1性格內向,找個銷售工作改變性格
“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工作對個人性格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并不會因此產生本質的變化。”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說,不少職場人希望通過工作來鍛煉和徹底改變自己,會有一定作用,但與自己性格特質、能力特長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馳的工作,不僅不能讓你發揮所長做出成績,還很有可能會讓你消磨自信,導致更深的挫折感。
誤區2找本專業有優勢
目前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不到位,技能水平很難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接,常常無“優勢”可言。洪向陽提醒各位,大學生盡早利用在校時間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積累有用的優勢。
誤區3能喜歡上現在的工作
喜歡一份工作,是因為這份工作滿足了你的成就感、價值感,且不斷刺激你追求新的目標。如果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你的興趣所在,也不能滿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時間內可讓生活有保障,也不會是長久發展方向。
誤區4三四十歲才做職業規劃,已經來不及了
職業生涯漫長,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要完成,如果前一階段的問題沒有解決,拖沓到下一階段只會加重發展的危機,且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每個階段都應該隨發展及時調整職業規劃方案,及時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誤區5工作越多嘗試越好
“裸辭”、“閃辭”似乎已經成為職場新人的通病。工作中碰到一點阻礙和不順心,就立馬放棄,去嘗試其他的新領域,一直追逐著“更好的工作”,卻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工作”。
誤區6別人的成功軌跡,自己“依葫蘆畫瓢”
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如果是看到和自己經歷類似的人成功,模仿的心里很自然。但是,生搬硬套并不會給你帶來同樣的成功。“每個人的發展軌跡和經歷都有其特殊性,尤其職業發展上,個人的能力水平、價值觀、性格特質等都在影響和左右最終的結果。”方文怡說,每個人的職業規劃都必須量身定做,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成功。
時間:2022-03-14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