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進入職場的資歷可能不深,但是跳槽的經歷卻相當豐富。每次遇到不如意,他們都會選擇跳槽的方式來解決,并且每份工作都淺嘗輒止,因而這類人被形象地喻為職場的“跳蚤”族。
“跳蚤”族往往認為,快速嘗試不同工作可以快速積累各行業的工作經驗,以后找工作會更容易。但是大多數用人單位并不認同這個做法。事實上,工作經驗并非以時間和數量判定,而這種淺嘗輒止式的工作經歷只會讓企業沒有安全感。
理性規劃再跳槽
堅持做滿三個月
一般來說,職場人士跳槽后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其間往往容易產生現實震蕩,即發現工作性質或工作量超出其能力或預估,還可能會與上司或同事不和,或覺得環境不如意等就產生懊惱。因為對新環境的不適應,一旦出現不如意后就常與原公司原職務進行比較,且越比越覺得自己此次的跳槽實屬錯誤之舉,并想到再次跳槽。
在職業規劃師洪向陽看來,短時間內再次跳槽其實是在逃避,因為每跳一次槽,總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而且沒有環境適應人,只有人適應環境。
“既然得到了這份工作,至少你可以嘗試著做滿三個月,就當成是一次挑戰,看你是否能戰勝這些困難。”即便是發現所跳的職位離自己職業目標越來越遠,也能趁此時間對自己有個更為清晰的定位。
尋找內部跳槽機會
專家還建議道,如果你確定不太適應當前的工作,不妨和BOSS直說,尋求公司內部的其他崗位。要知道,BOSS雇用新人總是希望能為自己的公司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當然也不希望員工才華被埋沒。
據了解,在許多大型集團公司,內部轉崗、跳槽往往能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機會。洪向陽表示,員工不妨找個適當的機會與老板開誠布公地溝通,讓他明白你最擅長干什么,能從什么樣的工作中積累經驗,是否可以考慮內部跳槽,給你一個更適合的崗位來展示才能。態度真誠、溝通到位,相信老板會更加重視你,并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理性規劃后再跳槽
在確定自己跳槽失誤并且無法通過溝通再改變結果的情形下,只能“騎驢找馬”,進行二次跳槽了。不過這次絕對要吸取教訓,不能再次盲目而為。
做好跳槽決定的基礎就是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洪向陽建議,在做決定之前,弄清兩個最關鍵的問題:一是這個決定是否與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愈來愈接近?二是我會因此而工作和生活得更快樂嗎?
有了一定的答案后,再進一步追問:我希望從事這樣一份工作嗎?這項工作職務需要何種技能和專業知識?我都具備嗎?我要進入哪個行業?它是我所熟悉的嗎?從哪里收集到以上資料?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如果還有不足之處是否需要再進修?如果對上述問題有了明確回答,職場人就會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