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做好職業規劃
用人單位青睞的是對工作有熱情、有能力、能擔當責任的人。可是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一種學生的心態和習慣。已經畢業一年的小軍告訴記者,他們單位曾經有一位碩士生因為沒有自己沖廁所的習慣被領導勒令“卷鋪蓋滾蛋”。小軍的同事們都覺得納悶,“自立是一個人走入社會的基本能力,這也需要企業培訓嗎?”
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溝通是雞同鴨講
國內某調查公司的HR陳女士最近剛結束今年的招新工作。她告訴記者,企業最關心的是新員工的綜合素質怎么樣?他能為企業做什么?而正在找工作的王玉告訴記者,學生們最關心的是,你能給我多少錢?“如果你給我的錢不夠我生活,那我不是在這兒浪費時間嗎?我們很希望能在面試前就知道這個工作底薪是多少,可是每次都是面試到最后一輪才會談到薪酬的問題。”
在陳女士看來,和王玉這樣的學生溝通有點雞同鴨講的感覺。“我們有一個基本的薪酬體系,但是我們要通過幾輪的面試才能搞清楚你到底值多少錢?”
職業規劃要趁早
“溝通是雙方的,但更主要的責任在學生一方”。小軍說,“畢竟現在是買方市場,咱掉價了就得趕緊吆喝,還得吆喝得人家愛聽。”一年的工作經歷讓小軍明白了,主動溝通是學生進入職場必須面對的問題。
學生們正在努力地和用人單位溝通。調查顯示,學生們最感興趣,也最積極參與的兩類培訓是進入企業之前的入職實習培訓和與企業進行多種方式的互動溝通。可是,在有些專家看來,畢業前才開始了解企業、做職業規劃有點“趕不上趟兒”。新東方學校的徐小平老師在他的博客上寫道:中學、大學是人生打基礎的時候。青年人除了埋頭學習之外,無論如何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前途:將來靠什么謀生?
時間:2022-05-07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