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欣悅、熊秋涵、胡媛媛)為深入貫徹鄉村產業振興,傳承非遺文化,切實推進豐盛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高公眾對非遺項目的認識與了解,促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2024年7月13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共譜‘農’韻,青春助‘巴’”鄉村振興促進團前往巴南區豐盛鎮探尋非遺美食——彭氏火烤豆干。

(圖為彭氏火烤豆干門店榮譽墻 通訊員 陳治宗 供圖)
首先,實踐團成員采訪了非遺傳承人彭繼紅女士,她介紹到彭氏火烤豆干起源于清朝末年。作為豐盛古鎮三大名吃之一,彭氏火烤豆干在2018年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內如白玉,味美獨特,遠近聞名。但不為人知的是,彭氏火烤豆干如今的良好發展是低谷重生后的輝煌。為了還原彭氏祖傳手藝的味道,她進行了上百次試驗,終于得到了鎮上老人的認可。她的眼淚奪眶而出,其中的辛勞煎熬也只有彭繼紅自己知道。“我已經老了,好在彭氏火烤豆干后繼有人,這也算是我對政府、長輩、非遺傳承做了點應該做的事情吧”彭繼紅說道。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非遺傳承人 通訊員 王青青 供圖)
隨后,彭繼紅女士帶領我們走到工廠參觀火烤豆干制作工程。彭氏火烤豆干工序復雜,要經過篩、泡、濾、燒、鹵、拌、烤等步驟,制作火烤豆干最關鍵的步驟就是火烤,用玉米芯代替原來的松葉和柏木作為火烤燃料,再加上各種香料香草一起烘烤,而具體烤制時間、豆干翻轉換位、火力大小把握都全憑經驗。開爐的瞬間,香草氣息隨蒸汽上涌,煙霧繚繞中映射的是一代又一代人離不開的故土情懷,這也是非遺傳承人們所堅持的初心。
(圖為彭氏火烤豆干師傅制作過程 通訊員 徐嘉坤 供圖)
“重誠信,守道義,講勤奮,創佳績。”彭繼紅以實際行動詮釋踐行了彭氏家訓,擔負了作為非遺傳承人的責任與擔當。“共譜‘農’韻,青春助‘巴’”鄉村振興促進團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深切體會到豐盛古鎮非遺文化的魅力,學習非遺傳承人堅持發揚非遺文化的精神,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實踐團的調研學習與宣傳實踐,推動彭氏火烤豆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進一步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圖為鄉村振興促進團成員與彭氏火烤豆干傳承人合影 通訊員 陳治宗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