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1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在星槎小學“三下鄉(xiāng)”期間開展了一堂名為“揭秘光魔法師”的特色課程。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宣傳組成員駱上菲,巧妙運用光學教具,引領小朋友們走進光的奇幻世界,在生活點滴間捕捉光的蹁躚舞姿。我們一起學習光源之秘,見證光之直線傳播的奇妙軌跡,探尋光在不同介質間輕盈躍動的反射與折射之舞,揭開光的色散帶來雨后彩虹的神秘面紗。

(圖1:揭秘光魔法師)
生活洞明皆學問,光學知識亦得獲。在課堂導入時,小駱老師將炎熱的夏天走在路上會出汗的生活現象與《揭秘光魔法師》的標題相結合,提出問題——光有什么用?因為貼近生活的課堂導入,同學們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他們根據生活經驗,回答了光的照明、光合作用、物理和化學作用。小駱老師對同學們的積極回答問題表示了認可,同時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同學們的思維向光的物理性質方面靠攏。在日常生活里,我們如同漫步于智慧的田野,每一顆露珠都蘊含著知識的甘霖,每一次不經意的觸碰都可能是心靈啟迪的火花。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敏感而好奇的心,就能從中汲取無盡的知識。

(圖2:同學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教具演示啟新知,同伴共議留痕深。接著,小駱老師請同學上臺,通過暗箱中的光源的教具,用實驗互動的方式,成功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有光才能看見東西?在幫助同學們將光的認識由抽象轉為具象后,小駱老師開始梳理光源的概念,并對光源進行分類。同學們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積極思考——“月亮是否為光源?”同學們在經過一番激烈探討后,最終得出了正確結論。教具,是啟迪思維的鑰匙,它以其直觀之姿,解鎖抽象概念的迷宮;而同伴討論,則是心靈的交響樂章,從傾聽、質疑到共鳴,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圖3:小駱老師講解光源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光的相關性質,小駱老師將理論知識化為具體實踐,合理演示教具、靈活運用板書,通過簡筆畫更好地幫助同學們理解相關概念。同學們也在積極回答問題、上臺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反射、折射等抽象概念的理解。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講解光的最后一個性質時,小駱老師以雨后彩虹為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演示,向同學們講解了色散這一陌生的物理名詞,帶領同學們遨游多彩的物理世界,感受有趣的物理知識。

(圖4:光的反射實驗演示)

(圖5:同學們認真上課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堂課將光與生活實例相結合、充分利用教具,通過設計懸念的方法,讓同學們一步一個腳印、沉浸式體驗光的課堂。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師范生能夠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對于星槎小學的學生、社會以及國家而言,“光學原理探秘,光影世界解碼”的特色課程活動有助于在小學生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明白科學來源于生活,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幫助他們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更有利他們學習科學以及后續(xù)的物理相關課程,為祖國培養(yǎng)科研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撰稿人:駱上菲
初審人:盧馨穎
復審人:李海峰
終審人:王豐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
來稿時間:2024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