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系統要深刻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這一戰略部署的深義和賦予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務,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力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強大教育力量。

圖為實踐隊隊員與恩師的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于洋 供圖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們曾經用半生的知識澆灌我們,如今,我們已經成長步入大學校園,最應該感謝的是一直教導我們的老師。于是乎,我便約著高中的幾位好友一起步入了母校,一起看望陪伴了我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
雖然僅僅離開高中校園一年多的時間,但校園里日新月異的變化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打電話和吃飯都變成了刷臉支付,而且餐廳里還配上了大電視,真是讓我們這些學姐們羨慕不已。我們漫無目的地走在校園里,看著學弟學妹們匆匆走去的背影,內心不免感慨萬千。在我的眼里,高中班主任是一個嚴厲且負責人的老師,他會細心地察覺我們的情緒,并積極鼓勵我們。不管是我成績上升還是下降,他都會把我叫到辦公室鼓勵我,因此我也有了更大的干勁面對高考這場戰役。
漫談這校園的變化,我們找到了高中班主任,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送給了他,他笑的合不攏嘴。他不顧繁忙,拉著我坐下來詢問我們的大學生活情況,這讓我很是感動。我們向他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現在的生活,談到了大學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與中學時代的差異,并針對自己遇到的一些困難,如溝通能力有一定欠缺、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等,向老師尋求幫助。他認真而親切地勸告我多與各種層次的人交往,并要學會舍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又鼓勵我要把自己打造得更加自信,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這使我受益匪淺。
在得知了我的暑假實踐活動計劃之后,老師熱心地幫我聯系了教務處的陳老師,并幫我組織了部分自己班上高一的同學與我交流。我們商定了時間在13號的下午,利用自習時間進行交流。這些學弟學妹們向我請教了很多他們的疑惑,例如上課犯困怎么辦,如何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等,我熱情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并鼓勵他們要好好學習,未來是屬于我們的。
這次寒假回母校看望老師的實踐活動,讓我收獲頗豐。我不僅加深了對教育的理解和對老師的感恩之情,還提高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努力,不負老師的期望,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斗。
最讓自己滿意的方面,是自己這三年的經歷和感想能夠幫助到曾像我一樣處于迷茫時期的高中學生。當自己曾經也面臨這樣的壓力的時候,正是有回母校的學長學姐的精彩動員,才使我的內心倍受鼓舞。施恩不記,受恩勿忘。如今我已經有能力傳遞這份關懷,雖然力量微小,但這卻是一份責任。我開始明白,只有在助人為樂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如今已經成人成才的我們,是老師們盡心教導的結果。這次回母校,班主任仍然不忘對我們細心教導,為我們撥開云霧。都說老師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次實踐活動后,我有深深的感觸,我認為,我們不僅應學習老師的傳授給我們的知識,我們更應該學習老師的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愛.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事業也當成一項精神去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作為大學生,我們就要熱愛我們的專業,熱愛我們即將從事的工作。
最后,通過這次回訪母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都很很大的提升。從最初的拜訪班主任老師,到最后為高一同學答疑解惑,這些都是對我自己膽量的考驗和對詞語組織能力的考察。雖然在回答問題時,自己會因為緊張而忘詞,但是有幾次自己都巧妙地化解了尷尬,這也是對應急處理問題的鍛煉。
再次回到校園,心態已和之前大不一樣,沒有了高考的壓力,沒有繁重的課業,心態自是比以前輕松。但是,站在教學樓窗口往遠處眺望時,我深深的明白,我的世界再也不是唯一的一場高考,也不是眼前目之所及之風景。而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一份責任、一份信仰。
站在高考倒計時牌前,感慨萬干。其實,我們雖然已經安安穩穩在大學里讀書生活,但是,在日常學習中我們缺少了朝著一個明確目標的奮斗心態。即使在大學,我們也應該把每一天都當做是高考倒計時來過,珍惜每一天,奮斗每一天,讓自己的大學四年都江方遺憾。像高考一樣,成功地步入人生下一個階段。(通訊員:于洋)

圖為苯心未來實踐隊隊員合照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于洋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