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智慧潤童心——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側記
6月28日的山東濰坊安丘市擁翠園社區幼兒園,仿佛被施了魔法般熱鬧——彩色氣球在走廊里飄成一串,活動室的地墊上散落著星星形狀的數字卡片,3到6歲的孩子們圍坐成圈,小臉上滿是期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志愿者們,正帶著一箱子“數學寶藏”走進來:有印著圖形的透明積木、會唱歌的數字轉盤,還有畫著小動物的單雙數分類盒,一場專為孩子們設計的趣味數學啟蒙活動,就在這滿室的歡笑聲里拉開了序幕。
圖形探秘:從生活里發現多邊形的秘密
“小松鼠的新家蓋好啦,可它分不清窗戶的形狀,誰來幫幫它?”隨著志愿者馬同學的故事開場,屏幕上彈出色彩鮮亮的卡通課件——六邊形的蜂巢窗、三角形的閣樓窗、四邊形的陽臺窗依次亮相。孩子們立刻被吸引,圍坐在地毯上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那個像餅干的是四邊形!”4歲的朵朵舉著手中的方形積木喊道。志愿者趁機拿出木質幾何拼圖,讓孩子們觸摸不同圖形的邊緣:“我們摸摸看,三角形有三個尖尖的角,五邊形的邊比四邊形多一條哦。”在“圖形配對”游戲中,孩子們兩人一組,將不同形狀的卡片貼到對應的輪廓圖上。5歲的樂樂發現卡片上的六邊形和教室的地磚形狀一樣,興奮地拉著同伴去比對:“你看你看,地上也有好多六邊形!”這種從具象到抽象的引導,讓孩子們很快掌握了圖形的基本特征。
數字游戲:用“找朋友”理解單雙數
單雙數環節以“鞋子配對”的小故事展開:“小明有3只鞋子,怎么穿都有一只找不到伙伴,這是為什么呢?”志愿者用毛絨玩具演示著,孩子們的注意力瞬間被抓住。隨后分發的彩色圓片成了“魔法道具”——每人領到10片圓片,通過兩兩配對的方式判斷單雙數。
“我的8片都找到朋友啦!”天天把圓片擺成4對,得意地展示成果。而拿著7片圓片的萌萌則皺起眉頭:“這一片沒有朋友,它是單數!”志愿者順勢引導:“像這樣兩兩成對的就是雙數,剩下孤單一個的就是單數哦。”接下來的“報數抱團”游戲里,孩子們聽著口令抱在一起,當喊到“單數”時,大家自動分成一人一組,喊到“雙數”時就兩人相擁,現場充滿“我和你一組”“這里還有一個單的”的歡快喊聲。
生活延伸:讓數學藏在舉手投足間
為了讓知識落地,志愿者們設計了“教室尋寶”任務。孩子們分成小隊,在教室里尋找多邊形物品:“黑板是四邊形!”“時鐘是圓形!”“圖書角的書架有好多長方形!”在數物品數量時,他們還會下意識判斷單雙數——“蠟筆有12支,是雙數!”“盆栽有3盆,是單數!”這種即時應用讓數學徹底走出課本,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元素。
活動尾聲,孩子們拿著自己貼滿圖形貼紙的“探索手冊”,爭先恐后地向志愿者展示成果。“原來數學不是只有數字,身邊到處都是數學呀!
暖心收獲:數學里藏著成長的溫度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深有感觸。幼兒教育需要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童趣語言,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知識。每個孩子獨特的反應和思考,也讓志愿者們更加理解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臨別時,孩子們圍著志愿者不舍地道別,這份純真的情感成為活動最好的見證。據悉,該幼兒園將持續創新教學方法,擬設立"數學智慧角",開發更多趣味課程。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紅心研墨"團隊也將繼續開展此類公益活動,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
作者:通訊員 馬玉潔 吳漪欣 來源:“紅心研墨”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發布時間:2025-07-18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