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E在巖外”實踐團于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開展教育公益行動,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計算機科普教育公益活動。活動圍繞人工智能、編程基礎等內容展開,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為當地孩子播撒科技的種子。
上午8時,實踐團成員為社區小學生帶來了一場生動的人工智能科普課。成員們以生活中常見的無人機、人臉識別等應用為切入點,用淺顯的語言介紹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對社會的影響。實踐團成員通過趣味案例和互動講解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并引導孩子們思考如何正確使用技術、防范潛在危險。
下午2時,面對初中生,活動聚焦于編程教育。實踐團以codeblocks軟件為工具,詳細講解了編程基礎概念,包括輸入輸出等核心知識。實踐團成員通過現場演示和“手把手”指導,幫助學生們完成簡單的程序編程,體驗編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讓參與的同學收獲參與感。
除精心設計的課程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實踐團成員結合學生課業需求,輔導他們完成暑期作業、答疑解惑。并且為了鼓勵孩子們,實踐團成員設置了獎勵機制,為孩子們發放糖果,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不僅拓寬了當地青少年的視野,也展現了山東理工大學學子服務社會的擔當。實踐團成員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縮小丞相信息教育差距,讓跟多學子感受科技的魅力。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入基層,以專業知識助力教育振興,用科技之光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