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7月20日,E在巖外實踐團前往沂源縣革命烈士陵園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實地參觀、聆聽講解、瞻仰祭奠等形式,深入學習沂源革命歷史,感悟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
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沂源縣襲主任為實踐團成員帶來了一場生動的現場教學。襲主任詳細講述了沂源縣作為革命老區的光榮歷史,重點闡釋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他指出,沂源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這片紅色熱土上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隨后,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烈士陵園。在著名戰斗英雄何萬祥烈士的雕塑前,隊員們駐足瞻仰,認真聆聽英雄事跡。何萬祥烈士在抗日戰爭中英勇作戰,多次立功,最終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在1826名無名烈士墓前,全體成員肅立默哀,深深三鞠躬,向這些為革命犧牲卻未能留下姓名的英雄們表達崇高敬意。
活動最后,實踐團來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文物和文獻資料,系統了解了沂源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歷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讓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除此之外,實踐成員全程用無人機記錄拍攝,實踐團將此次采集的數字化素材制作成宣傳視頻,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傳播沂源紅色文化。運用數字技術構建完整的紅色文化數據庫,為革命精神傳承探索數字化新路徑。此次紅色教育活動是E在巖外實踐團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實踐團將繼續深入沂源縣各地,通過多種形式傳承紅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區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