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索腦機接口設備在失能老人照護領域的應用,2025年暑假期間,“腦宇宙”調研團隊奔赴山東、安徽、江西、陜西等四省七市十一地,深入醫院與養老機構一線。從實地走訪到臨床測試,從問卷訪談到集中座談,團隊在實踐中系統了解了該技術的應用現狀、發展潛力與現實困境,用腳步丈量現實,用行動踐行責任。
在山東省濰坊市,團隊首先是對失能老人護理的核心痛點進行梳理,成員走進公寓各護理區域,觀察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動能力與護理流程,挖掘腦機接口技術在破解失能老人溝通與生活自理問題、提升養老機構運營效率方面的巨大潛力。在淄博市,團隊則聚焦設備的實際表現,在中醫醫院醫養服務中心,鄭爺爺成為了首位體驗者,佩戴上團隊研發的腦機接口醫療設備后,一系列功能測試有序展開,鄭爺爺只需注視特定頻閃界面,就能實現簡單指令的發送與互動。在江西省宿遷市,團隊實踐圍繞著設備配置與精神需求展開,在沭陽縣中興醫院康復護理中心,由于患者數量較多,護理壓力較大,部分老人生活較為單調,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和情感陪伴,而腦機接口則幫助表現老人需求、檢測老人狀態,季學波醫生肯定了腦機產品的市場前景,在康復訓練、健康監測和需求表達等方面展現出廣闊潛能。
除了醫院和護理區,團隊還走進各地的養老機構,例如在安徽池州貴池區的三家養老機構中,在對90多位老人的觀察中,團隊成員發現了基層養老的共性困境,多數老人需要全天護理,與失語老人的溝通也全憑護工猜測,機構負責人普遍期待技術能實現“隔空交流”,腦機接口的出現恰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減輕機構護理壓力。在陜西商洛心星程養老陪護管家,團隊攜帶的自主研發設備完成了一次現場測試。老人通過簡單的腦機信號嘗試表達基本需求,護理員表示操作過程清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溝通負擔。在山東省棗莊市、濱州市等其他幾地的走訪中,團隊也發現,盡管各地條件不同,但老人們提升自主感的需求與護理人員減負的期待高度一致。
通過一系列調研,團隊初步發現,腦機接口技術在養老領域已展現出減輕護理負擔、提升老人自主感的可能性,但同時也面臨信號穩定性、適老化設計、長期維護成本等挑戰,讓團隊了解設備的技術改善與發展方向。正是這些矛盾與困境,不僅讓團隊了解腦機融合技術在養老領域應用的前景,也讓隊員們真正思考科技應當如何回應社會需求、解決現實問題,讓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社會、惠及民生。
科技向善,責任為先。未來,“腦宇宙”團隊將繼續扎根社會一線,秉持初心與責任感,在不斷探索中推動腦機接口等新興技術服務養老事業,以青春之力回應時代呼喚,讓科技創新真正造福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