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滁州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于7月15日至30日開展了一場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隊員們不僅主動承擔起教具整理歸位、課堂秩序維護的工作,還針對性地為孩子們提供個性化輔導,更積極投身到圍棋對弈、手工制作等互動活動中。這些行動不僅為少兒課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隊員們自身的責任感也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溝通能力與創造思維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還收獲了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喜愛與真誠認可,彼此間建立起溫暖的情感聯結。

圖為志愿者和小朋友在認真聽講。 王雨凡供圖
晨光伴書香 助學顯溫情
每天上午九時,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實踐隊的成員們便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滁州圖書館少兒閱覽區的服務中。首要任務是協助進行教學用具和圖書的整理工作。隊員們細致耐心地將散落的手工耗材(如彩筆、剪刀、膠水)以及各類兒童讀物分揀歸類,擺放整齊,為下午的閱讀課程和手工活動營造有序環境。在實踐期間,維護課堂紀律并提供個性化學習輔導是隊員們的核心職責。拼音閱讀課時,當主講老師授課之際,隊員們會留意觀察,對偶爾分神的小讀者,采用溫和提醒或獎勵機制(如小貼紙),有效引導其注意力回歸課堂;當發現有小朋友識字遇到阻礙時,隊員們會俯身靠近,耐心陪伴,逐字逐句引導閱讀,幫助其逐步克服困難,最終能夠獨立朗讀簡單句子,收獲進步的喜悅。
弈趣啟思維 巧手塑童真
該團隊深度參與的“圍棋啟蒙小課堂”在每周三下午舉行,是實踐亮點。首堂課著重基礎規則,主講老師講解落子、提子后,實踐隊員隨即組織孩子們在小棋盤上進行“虎口”與“禁入點”的識別練習。面對一位常把棋子弄灑的小女孩,一位隊員創新性地提出小約定:“每正確放穩一顆棋子,就能點亮一顆小星星”,通過游戲化的方式,讓她在遵守規則中體會到樂趣。后續活動巧妙結合粘土手工,主題為“夏日印象”。隊員們與孩子們共同構思創作,捏制出冰淇淋、艷陽、小風扇等生動形象。活動中,一位內向的小女孩多次嘗試捏圓未果,面露沮喪。一位細心的隊員立刻上前,輕柔地握住她的小手,兩人一同揉捏塑形。合作之下,一塊形態雖不完美卻充滿童趣的“西瓜”逐漸誕生。小女孩眼中瞬間綻放的光彩,無聲訴說著創造帶來的巨大滿足與快樂。
格物知責任 溝通礪真知
實踐隊的工作遠非簡單的協助整理。在將教具圖書按類別、區域系統化歸整的過程中,從清點數目到精準定位,每一個步驟都潛移默化地強化了隊員們的責任擔當,也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條理性對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作用。在輔導小讀者時,如何針對不同年齡層、理解力差異的孩子,用易于接受的語言講解知識點?如何在互動中實現有效溝通,準確理解并回應他們的需求?又如何根據個體性格差異調整引導方法?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成為隊員們提升溝通技巧、應變能力和教育引導水平的絕佳鍛煉場。當與孩子們共同沉浸在手工創作中,看著他們不受拘束的想象力轉化為手中的作品時,隊員們坦言,這種純粹自由的創造氛圍,如同清泉般滌蕩了成人世界的思維定式,讓他們重新感受到想象力的蓬勃生機,對童心的純粹與創造的本質有了更深的敬意。

圖為小朋友在認真制作。 王雨凡供圖
童塑贈溫情 稚語暖人心
實踐行將結束之際,一個溫馨的場景令隊員們動容:多位小讀者將他們親手制作的粘土小禮物塞到隊員手中。尤其令人難忘的是,那位曾被幫助捏出“西瓜”的小女孩,依偎在隊員身邊,輕聲細語地問:“老師,下次放假,你們還來教我們做手工嗎?”孩子們用最純真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喜愛與不舍,這是對實踐隊無私奉獻最真摯、最有力的認可。
結語:
歷時半月的滁州圖書館實踐,為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磨”暑期社會實踐隊成員們開啟了一扇深入基層服務的寶貴窗口。他們置身公共文化服務第一線,在圖書整理、秩序維護、學習輔導、活動協作的平凡點滴里,深刻領悟了服務他人所必需的細致耐心與真誠付出。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志愿服務精神并非抽象概念,它就具象化在每一次物歸原處的習慣里,體現在每一次不厭其煩的解答中,蘊含在每一次蹲下身來的傾聽姿態上。這份精神,于細微處滋養著幼苗的成長,于無聲中傳遞著人間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