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憶往昔崢嶸歲月,了解抗日戰爭背后的故事。7月20日上午,安徽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告慰逝者,祈愿和平,我們不能忘記過往遭受的痛苦與傷害,要讓警鐘在心中長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開始全面侵略中國,這是一個令人難以忘記的日子,一個令無數中華兒女倍感恥辱的日子。同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國民政府當時的首都南京,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種種滅絕人性的獸行每天都在金陵城上演。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在歷史的彈指間,變成了一座血腥可怖的死亡之城。跟隨歷史的腳印,我們穿越到1937年的古城南京,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妻離子散,是尸橫遍野,是血流成河;我們聽到的是老者的悲鳴,是幼者的哀嚎,是無數亡靈的吶喊。
30萬,這并不是一個沒有溫度的數字,這背后承載著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中國人的生命,而每一個逝去的生命背后,又都牽連著一個個幸福溫馨的家庭。這些生命本應該或平淡或平凡或輝煌或燦爛地度過這一生,但因為一場浩劫,他們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那一刻。被稱為“中國辛德勒”的約翰·拉貝在他的日記中說:“這是一個無休無止的恐怖歲月,無論人們怎樣想象都絲毫不會過分”。
圖為南京大屠殺展覽館數字雕像照片。通訊員 崔卓文 攝
今天的南京城和中國其他現代都市一樣,到處都是祥和安寧的景象。隨著時間的流逝,歷經那段黑暗歲月而存活在世的幸存者們會越來越少,但他們所經歷的那些悲慘與痛苦不該被忘記,那場中華民族曾經遭遇的浩劫不能被忘記。難道時間會讓中華民族的記憶隨風而逝嗎?不!如今的我們,對過去的事或許并不了解,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過去的傷痛,永遠不會忘記國恥!我們必須牢記歷史,這樣我們才能向前邁進。歷史使我們懂得珍惜。正如習主席所說的“戰爭是一面鏡子,能讓人認識到如今和平的珍貴的”。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或許認為現在的和平理所當然,但是在幾十年前的今天,和平是多么奢侈的愿望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盡管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為歷史,但警鐘仍需時刻在我們心中長鳴。歷史,就是用來銘記的。只有深切體察歷史的屈辱,我們才能在不斷反思中得出教訓;也只有始終保持痛感,居安思危,銳意進取,我們才能保持國家的強大與民族的富饒,維護好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讓我們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充滿創傷的歷史,戰爭所造成的苦難的傷痕,銘刻在人們的心中,久久不滅。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先輩們所經歷的戰爭災難,是全人類應該吸取的教訓。和平來之不易,只有銘記歷史,才能時時以史為誠,不讓悲劇再重演。
圖為實踐隊在遇難同胞紀念館。通訊員 楊浩然 攝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青年人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每個人都是國家的一個小分子,在這個人人主義至上的年代,社會提倡人們活出自我的風采,但每一個青年人都要始終銘記自己不止是一個個體,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即使我們現在身處和平的年代,享受著新時代的歲月靜好,我們也不可以忘記過去血一般的歷史。只有吸取教訓,常懷敬畏之心,才能避免歷史重演。只有深切體察歷史的屈辱,我們才能在不斷反思中得出教訓。讓我們一起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為之不懈努力,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出自己的力量!(通訊員崔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