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安徽工業大學
團隊:公共管理與法學院路燈亮化護衛隊
作者:褚艷雨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軍,是回應時代需求、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自我鍛煉、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重要平臺,是促進社會問題發現、受到關注以及解決的重要渠道。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和發展,檢驗鄉村路燈亮化工程的實際情況,增進基層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路燈亮化護衛隊深入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店集鎮姜莊行政村,開展了以“關注農村路燈亮化,助力鄉村振興落實”為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本次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調查、走訪群眾和查閱資料深入了解姜莊行政村所轄村莊的路燈現狀,針對姜莊行政村轄區內路燈管理缺位、路燈老化嚴重以及出勤率低等問題,進行科學的問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 路燈亮化工程 村民幸福感
一、調查背景
兩年多以來,為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有關部門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旨在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鄉村基礎設施路燈亮化作為鄉村建設的一部分,雖然它不是很不起眼,卻是大大的民生,它方便村民夜間出行,增強農村道路安全系數,亮化、美化了居住環境,給予村民滿滿的溫暖。路燈亮化促進基礎設施的完善與提高,能夠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落實。
正值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時期,它給予了在校大學生一個參與社會實踐、親密接觸社會、了解各地發展狀況或者家鄉發展以及鍛煉自身能力的機會。因此,路燈亮化護衛隊的實踐隊員為了解家鄉路燈亮化建設的現實狀況,于是在家鄉姜莊行政村開展了以“關注農村路燈亮化,助力鄉村振興落實”為主題的社會調研活動,旨在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現實問題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獲得感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二、調查目的與意義
1、了解家鄉發展現狀,發現現實問題。
本次實踐活動,實踐隊員旨在通過對路燈亮化建設親身地實地考察、走訪群眾和查閱文獻資料,切實了解家鄉路燈亮化工程發展狀況、發現路燈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看到城鄉路燈建設差距,尋求進步空間。
2、分析現實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實踐隊員意圖在感知路燈建設存在現實問題之后,利用掌握的現有信息和所學的專業知識,分析出可能原因,并提出完善路燈建設與管理可行的建議與策略。
3、推進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隊員旨在通過自身努力,促進家鄉路燈亮化建設完善,推動家鄉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治理能力提升,助力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4、提升實踐能力,擔當時代重任。
本次實踐活動,使得實踐隊員在實踐中運用了自身所學,實現知行合一,鍛煉了自身能力和素質,提高了社會交往與行動能力。讓實踐隊員親身接觸到社會,發現現實問題,回應人民和時代的需求,為家鄉、為社會、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承擔了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三、調查地點與對象
1、調查地點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店集鎮姜莊行政村:店集鎮地處渦陽縣西南部,東鄰楚店鎮、西接高公鎮。北靠臨湖鎮、東北與公吉寺鎮交界、南抵利辛縣張村鎮。姜莊村位于店集鎮西部,東與姚灣村相鄰,南與肖寨村相連,西與高公鎮相鄰,北與臨湖鎮接壤,轄7個自然村,現有人口3301人,耕地4200畝。總人口3301人,下轄7個自然村,分別為:閏王村、姜莊村、小凡村、大凡村、陳莊村、崔小莊、李柏莊。
2、調查對象
姜莊行政村轄區內各個村莊路燈現狀;姜莊行政村的村民。
四、調查方法
1、實地調研法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對姜莊行政村所轄的7個自然村即閏王村、姜莊村、小凡村、大凡村、陳莊村、崔小莊、李柏莊的路燈現狀包括各個村莊路燈的個數、出勤率、有無遮擋、距離等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親自深入了解姜莊行政村路燈亮化現狀。
2、訪問調研法
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通過詢問一些村民關于路燈亮化的現實問題,如路燈安裝時間、路燈日常工作情況和路燈日常管理情況,更加全面透徹地了解路燈相關信息。
3、文獻調查法
實踐隊員在實地考察和走訪群眾獲得各種信息的基礎上,查閱了有關姜莊行政村路燈建設的文件和資料,三者進行比對檢驗,得出更加客觀公正的信息。
五、問題現狀
1、實地考察
實踐隊員在6月20、21、22日晚上對姜莊行政村轄區太陽能路燈現狀包括各個村莊路燈的個數、出勤率、有無遮擋、距離等問題實地調查結果。

注:由于晚上調查路燈的時間比較短,路燈出勤率的數據可能有些出入。實踐隊員在調查閏王村和小凡村時,6.21和6.22日晚路燈出勤率的數據便有不同,近期實踐隊員發現崔小莊的路燈出勤率也有些許變化,但是變化不大,路燈某個部位可能存在故障。
2、走訪群眾和查閱資料
另外,根據實踐隊員走訪群眾和查閱文件資料得知,姜莊行政村的路燈安裝2016年前就已竣工,歷時已久。實踐隊員并未尋找到專門管理路燈亮化建設的負責人以及相關制度,村委會并未和專業的路燈維修團隊取得聯系,當地也無專門的路燈維修人員。
六、問題分析
針對現有問題,實踐隊員在整理各種實踐信息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反復論證,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可能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
1、“運動型”治理模式,相關制度不健全和缺失。
據調查得知:姜莊行政村的路燈安裝是一種運動型治理模式,考核時一陣風,考核后刮后即停。當時“疾風驟雨”,路燈安裝、管理與維修的相關制度和政策不健全,造成相關人員責任缺位,當上級檢查工作結束后,沒有相關人員負責后,最終導致路燈出現問題時無人問津。
2、基層工作人員消極懈怠,不主動承擔責任。
根據實踐隊員走訪得知,姜莊行政村轄區內有一個總負責人即村委書記,各個村莊都有一個居住在本村的包保責任人,他們可以及時發現自己負責的片區內的問題并向上反映情況,最終由總負責人向政府部門反饋需求,然而路燈亮化建設問題持續已久,至今仍未解決,可見基層的工作人員態度消極懈怠,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3、缺乏基層監督反饋機制,問題發現解決不及時。
據了解,當地并沒有路燈亮化建設的專屬熱線電話或者其他專門的問題反饋機制,即使當地村民想要表達意見與建議,但苦于找不到路徑,最終不了了之,問題一直被停留擱置,村民無法主動尋求幫助解決問題,只能等到政府某一個“專項檢查監督”,促使問題被發現和解決。
4、村民主人翁意識不強,自我管理能力弱。
走訪群眾過程中,實踐隊員在和一些村民交談過程中察覺到:他們對路燈的出勤率和遮擋率也多有抱怨與不滿,雖然時常也與人談論此事,發出幾聲感慨,但大多人卻從未想過通過自身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可能是受缺乏公共意識和公共擔當精神,習慣依賴政府解決問題,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較低。
七、政策建議
針對現存的路燈亮化建設問題,實踐隊員結合相關案例資料、專業知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決策略。
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體系,明確路燈管理與維修的責任歸屬。
出臺相關文件及政策補齊制度缺失,明確路燈后續管理和維修的責任,避免路燈問題出現時無人過問,基層工作人員缺位不作為。
2、成立專門的的村級領導小組,監督檢查路燈亮化建設。
領導小組成員對路燈建設維修以及管理工作切實負責,實現全過程路燈質量管理,定期對路燈質量等問題進行全面排查,讓路燈亮起來,切切實實地造福基層村民。
3、委托專門機構管理和維修路燈,實現專業化科學化管理。
專門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與維修成本。另外該機構要建立固定聯絡方式如熱線電話,讓村民在有需要時能聯系上。
4、規范明確政府(或村委會)與委托機構的責任,避免責任缺位。
政府將路燈維修管理的任務委托給專門的社會機構,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政府要對受委托機構的任務與責任進行明確,并對其日常工作進行監督與管理,防止其不作為亂作為。
5、建立基層路燈管理聯絡點,加強村民與管理部門的聯系。
每村招募一位或幾位村民充當路燈質量聯絡員和調查員,每周定期對村莊范圍內的路燈進行檢查,走訪群眾對路燈亮化建設管理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提高公眾參與度。
6、政府與村民共擔責任,征收路燈維護費用。
每年向村民征收專門的路燈維護費用,另外政府補貼一定資金,交給專業部門或人員管理,不得挪作他用,保障路燈照明正常運行、提高路燈照明公共服務水平。
八、結語
農村路燈亮化工程是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的重要舉措,完善農村道路建設的重要部分,是鄉村建設深入發展的必經之路,對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僅可以提供必要的夜間照明,防止發生交通事故,還可以起到美化鄉村夜晚的作用,讓鄉村夜晚也變得燦爛奪目,還可以減少城鄉差距,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因此,黨和國家必須重視農村路燈亮化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困境,及時加以改變和解決,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
參考文獻
〔1〕《店集鎮姜莊美麗鄉村規劃》渦陽縣店集鎮姜莊村先鋒網
〔2〕《渦陽縣審計局對店集鎮2015年一事一議道路、路燈安裝工程竣工決算進行審計的通知》渦陽縣人民政府網
〔3〕《安徽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導則(試行)》( 2018 )安徽省住房和建設局發布
〔4〕《我國農村路燈現狀、發展模式及對策分析》高若雨、吳燕華、王宇、張華瓊、王雯煜、趙力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