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23年7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徐州護“衛”小分隊前往邳州市邳城鎮,開展以“情系故園·共護康健·小自青年正當先”為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團隊成員采訪當地村民、參觀當地醫療設施、醫療體系建設、與中醫師面對面交流,親身體驗中醫的針灸、拔罐、推拿等項目后,總結分析實踐成果,聚焦當地醫療建設成就,了解當地社情民情,同時感受傳統中醫的深厚底蘊,希望能夠通此次實踐激發當地醫療建設新活力,宣揚中華傳統中醫的無限魅力。
訪基層聽民聲共話醫療發展醫療衛生升級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積極改善醫療設施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是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地醫療衛生情況,小隊成員走進村莊,采訪當地村民,觀察健康中國發展成果。
在小隊成員的采訪對象中,七十九歲的董奶奶尤其特殊。“我光今年就住了四次院,心臟不好,以前走不動路,現在聽醫生的話,一直吃藥注意生活習慣,不光走得動路了,還不需要小孩額外照顧。太感謝現在的醫保了,吃藥住院通過醫保能讓老百姓都能負擔得起。”董奶奶向小隊成員說到。講到動情處,董奶奶拿出這些年來的病例與小隊成員分享。話里話外,小隊成員真切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為百姓身體健康問題做出的努力。醫療體系不斷提升的服務力在鄉村基層得到了體現,基層醫療的政策機制不斷完善,以董奶奶為代表的重點人群,健康水平不斷上升,健康中國的觀念也在不斷深入人心。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董奶奶
心系百姓真誠“衛”民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中,家庭醫生制度引起了小隊成員的注意,小隊成員與徐州市邳城鎮衛生院取得聯系,了解了這一特殊的簽約服務模式。
邳城鎮衛生院主任醫師王醫生向我們介紹了家庭醫生制度:該模式的本質是全科醫生作為家庭醫生或加入基層家庭醫生團隊,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簽約、診療等服務落實簽約居民在就醫、轉診、用藥、醫保等方面的差異化政策,逐步形成更有利于百姓健康的服務體系。換言之,通過這一制度,百姓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適合自身的醫療政策,對于行動不便或其他特殊情況的重點人群實施精準的上門服務,為廣大居民帶去真誠與關愛。在國家、社會、基層醫生三方的不斷努力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中國特色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深化,當地醫生、村民之間互相體諒、互相關心的和諧氛圍已然形成。
圖為實踐小隊隊員詢問家庭醫生政策
探中醫藥館感瑰寶魅力中醫藥文化的理念包括天人合一、順應四時、形神兼顧、陰陽平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中醫藥文化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融入百姓的飲食起居,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巨大貢獻。小隊成員為了更好地感受傳統中醫魅力、傳播中醫文化,探訪了邳城鎮衛生院中醫館。以“病人”的身份切身了解中醫藥的價值。
推拿、針灸、艾灸、拔罐等中醫理療方式越來越受到群眾的青睞,要切實把中醫藥這一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圖為中醫師為我們講解中醫知識
知而后動薪火相傳團隊在實踐過程中正值三伏時節,團隊成員在探索如何實際宣傳中醫藥魅力的過程中,發現了中醫里一項傲人的成就——三伏貼。三伏貼又稱三伏灸,是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理論而發明的一種外用的貼敷治療方法。分別在每年的頭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三伏貼結合了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于穴位,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團隊成員借此機會,體驗了三伏貼的制作過程,并在中醫醫師的指導下嘗試了三伏貼的使用。團隊成員王文釗說道:“三伏貼很輕巧,貼上去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初次接觸與皮膚接觸感到一陣清涼,隨著慢慢發揮作用,開始感覺到一股熱流在穴位里流淌,整個人都變得通透起來了。”
圖為實踐成員體驗三伏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徐州護“衛”隊通過此次小自“踐”康行實踐活動,不僅了解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發展,同時深刻地體會到黨和國家為人民所做的實惠努力。今后的日子里小隊成員將繼續為當地居民宣傳醫療知識,努力為傳統中醫的發展傳承貢獻屬于青年人的獨特力量。
圖為小隊成員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