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法學院學子的優秀傳統文化線上調研之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文化的傳承保證了民族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歷千載而不衰,經萬古而長青。一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文化的傳承史。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都是由歷代先賢的心血凝結而成的,它所承載的精華無疑是后來者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啟智而明理,傳播而教化,這是文化所具有的特有功能。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才能看到更遠。文化是發展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基因,這是發生裂變的細胞,也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土壤。
本項目目的在于通過調查山東大學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狀況,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并從中獲得啟發,進而探索如何更好地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為將來有針對性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有益探索,調查不單停留于紙面,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現實意義。首先,本項目依托于山東大學的學生群體,盡可能得出客觀準確大量的樣本,實現了針對性和廣泛性的統一,能夠明確山東大學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觀點以及相關的趨勢趨向。其次,本項目采用調研的方式,注重實踐結果的真實性,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分析山東大學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實際觀點。然后,本項目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社會發展、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的建設探求當代青年當代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具有時代意義。最后,本項目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分析當代青年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為傳統文化的更好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具有相當的價值。
大學生群體成長的時代背景正值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也恰逢互聯網發展和信息大爆炸給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社會思潮更加多元多變、各種觀念相互交織碰撞影響,使得我們這一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與上一代明顯不同,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個性心理、行為方式等方面彰顯出新的特征。我們有著鮮明的文化態度和觀念,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上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并呈現出多元性、復雜性、矛盾性等特點。具體表現為:對某些有形的、相對流傳較廣的文化表現形式認可度較高,有著更濃厚的興趣,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認知不夠清晰,存在深度淺、范圍窄等問題;同時大學生普遍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影響和時代價值,也具有普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愿。準確掌握這些思想行為特征,尤其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證現狀,對高校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族文化的傳承靠教育,教育的重點在青少年。大學生在民族文化的時代傳承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各種文化思潮不斷沖擊和影響著我國大學生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這已經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所以,本次調查希望通過把握當代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現狀,以尋求更多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時間:2022-09-16 作者:趙錢錢 來源:山東大學法學院社會實踐團隊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