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三下鄉:建設生態村,保護農村環境
曲園學子三下鄉:建設生態村,保護農村環境
( 8月2日電 通訊員 王心茹)2023年6月26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紅色拾光”社會實踐隊前往日照市臥龍山街道后官莊村進行實地探訪,通過上網查閱、實地考察、采訪當地居民以及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當地的環境現狀、打掃當地衛生,了解了如何進行生態村建設與農村環境保護。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2017年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深刻闡述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怎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鄉村振興中一個重要宗旨是堅持綠色生態導向,走綠色發展道路。“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指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同時還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由此可以看出,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須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礎上發展農村經濟。因此社會實踐隊隊員選取日照市臥龍山街道后官莊村作為主要實踐地點進行考察,實踐隊隊員于6月26日下午16:00到達該村莊進行社會實踐。
在到達之前,社會實踐隊隊員已經做好了網上查閱工作,大體了解了該地的環境情況,當到該地的的時候社會實踐隊隊員又進行了實地考察,街道整齊但也存在垃圾,在了解了大體情況后大家又開始采訪當地居民。據采訪了解,日照市近年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對環境有著新的要求,大家對環境整理意識都得到了提高,垃圾清理回收工作是每一天都會按時開展,街道清理為幾天一進行,衛生環境保障工作相對完善,但美中不足的是隨手亂扔垃圾,路邊草叢中有垃圾現象,打掃不干凈,垃圾桶旁邊有溢出的垃圾。
了解了當地環境情況后,社會實踐隊員采取問卷調查形式調查村民對環境的滿意程度、需要整改的地方等等。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農村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不是個人、個別具體組織造成的,而是在大家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社會問題造成的。也有個別人將自己的生活垃圾隨處亂扔,蚊蠅滋生,嚴重污染周圍環境,從而嚴重影響了周圍村民的生活質量,損害了人們身心健康、惡化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環境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這是農村大部分普遍缺少的意識。為積極響應政府政策,為環境保護、為建設美好鄉村貢獻力量,為此,實踐隊的大家在鄉村做好宣傳工作,用樸素的語言告訴大家該如何做。為給農村大家做好環境保護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工作,社會實踐隊的大家進行了清潔工作,在清潔中,大家不畏懼太陽,不畏懼艱苦,不怕臟,利用鐵鏟、掃把等工具,清理垃圾、雜草、塑料袋和衛生死角,有的拿垃圾桶,有的拿著鐵鏟甚至有的騎著垃圾車,對村的村道小巷,展開清潔活動。社會實踐隊的各位搞起衛生一點不含糊,對路邊的雜草、塑料袋、旮旯里的衛生死角一點都不放過,都一一進行了清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頭頂七月驕陽,身穿被汗水浸濕的衣裳,干得熱火朝天。看著變得靚干凈的街巷村道,大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家齊心協力,把村道和村民們的房前屋后清理得整潔干凈,做好了宣傳工作。
由于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主抓起。從中小學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村勞動力的主體。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植、農業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大學生應當緊跟時代要求,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才是社會實踐的意義所在。
時間:2023-08-17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