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療心|以愛塑心 為心靈開一扇窗
在我們身邊存在這樣一個群體,他們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由于大腦結構的差異,他們更擅長處理細節信息,長此以往,過度的細節會劫持大腦有限的注意力,帶來感覺超負荷,這讓他們不擅人際交往,社會性被遮蔽。為了幫助自閉癥兒童克服生理障礙,“以畫療心”社會實踐濟南隊于2月1號去到歷下創益園慧愛殘疾人服務中心(下面簡稱為服務中心),和自閉癥兒童們開啟一段“泥塑心靈”的療愈旅程,希望通過粘土創作幫助孩子們提高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參與此次實踐活動的同學有黃千茹、王佳雯、朱思璇,在前往服務中心之前,實踐團隊為自閉癥兒童們精心準備了零食,通過語言和零食獎勵的正向反饋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課程正式開始后,主講老師先帶領孩子們認識不同的圖案,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圖案進行粘土創作。助教老師給孩子們發放超輕粘土和各種工具,讓他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顏色。在這過程中,助教老師時刻仔細觀察孩子們的色彩傾向,避免使用單一色彩創作,以培養他們的多元思考能力。并且要隨時提醒他們不可把粘土放在嘴巴里,也不可以拿制作工具對著其他孩子,以預防安全事故。
在正式開始粘土創作后,助教老師先在紙上為孩子們把圖案畫好,將有圖案邊框的紙發給孩子們,引導他們在邊框內創作圖形(簡單幾何邊框,如方形、圓形、三角形、愛心形等),帶領他們建立一定的規則意識。在孩子們對仿照邊框粘土創作掌握熟練之后,引導他們進行自由創作,鼓勵他們大膽配色。幫助他們建立與外界環境的關系,感受粘土,活躍思維,開發大腦,豐富選擇,干預其重復刻板的行為。
在粘土創作完成之后,主講老師鼓勵孩子們給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創作靈感,以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讓孩子在老師和周圍同學的正向反饋中,獲得對自己更加全面而正向的認識,提升孩子的社會性和人際交往能力。
經過本次實踐活動,團隊已與五福中心形成了良好的溝通交流,對團隊療愈活動達成基本合作。團隊成員在與兒童共同繪畫的過程中,對自閉癥兒童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一步步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也發現,與兒童的交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例如兒童接受指令困難,情緒極不穩定,成員課程進行不流暢等,面對種種問題,志愿者們不忘初心,保持愛心,堅定恒心,一步步與學員進行磨合,逐步適應兒童們的學習節奏,幫助他們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整合和提煉,良好地促進了志愿者與特殊學員間的關系。在實踐后期,孩子們的繪畫技巧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認知能力與溝通能力得到一定的改善,也具備一定的興趣和積極情緒,實踐取得了較為樂觀的成果,達到了活動預期目的。希望“以畫療心”實踐活動能成為這些“星星的孩子”閃閃發光路上的啟明星!
時間:2024-02-02 作者:趙振杰 來源:山東大學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