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7月19日,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愛之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舉辦“踐行垃圾分類,共享綠色未來”特色課程,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倡導學生與實踐團成員共同踐行“無廢”理念和垃圾分類文明風尚。

在普及垃圾分類課堂上,實踐團成員楊召珍向學生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并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片以及實際案例詳細講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以及怎么分類”和“分類后如何處理”等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分辨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及相應垃圾桶,進一步提高學生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同時楊召珍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問答,學生積極互動,面對一系列有關垃圾分類的問題,他們不僅踴躍舉手而且對答如流,展現出了對環境保護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認知,此外楊召珍呼吁學生參與到垃圾分類中去,鼓勵學生將自己廢舊物品收集至垃圾回收驛站,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回收理念。

為培養學生垃圾分類的行為習慣
,楊召珍精心設計數張代表不同類型垃圾的小卡片,通過開展“尋找垃圾桶”的趣味游戲,將班里學生分為兩組,每組都有著不同類型的垃圾卡片,學生卡片放入對應的垃圾桶內,模擬垃圾驛站進行垃圾分類。

期間,學生表現活躍,在思索后將小卡片放入對應垃圾桶內,雖有的學生將小卡片放錯垃圾桶,但在楊召珍的細致講解下,又重新掌握了垃圾分類小妙招。

同時,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綠色環保意識,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的興趣,楊召珍帶領學生走進生動有趣的故事,觀看動物聯合國大會與可愛的動物對話的同時傳遞環保理念與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幫助學生了解地球環境現狀,引導樹立垃圾分類生活理念,培養學生垃圾分類的習慣。

垃圾分類一路踐行,綠水青山攜手共建。楊召珍與學生通過今天課程的學習,深刻領悟到垃圾分類的意義,將“垃圾不亂丟、垃圾要分類”的意識深深地印在腦海里。此次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鼓勵學生積極踐行生活垃圾分類,爭當“環保小衛士”,還推進垃圾分類家校共建,推進創造綠色生態,捍衛凈土、藍天、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