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學子三下鄉:下鄉促發展,致富新農村
7月10日,我跟隨安徽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赴蚌埠、淮北、馬鞍山、阜陽、銅陵黨史和國情觀察實踐隊來到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勝利村,幫助村民進行收割稻子的活動。此次活動收獲滿滿。
正值酷暑,頂著烈日,我們在做好防暑準備的情況下來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農民伯伯早已在稻田里忙活多時。與我們進行活動對接的村里負責人熱情接待了我們,她派幾個農民伯伯教我們如何收割稻子。我們起初認為這太浪費時間了,認為割稻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當我們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才發現割稻子確實是個技術活。同行的幾個農民伯伯看到我們幾個的挫敗樣,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如何割稻子。割稻子的時候應反手抓著稻子,這樣才不會傷到手。我試著農民伯伯教的方法,還是不小心割了手。農民伯伯說是要把稻子抓向外,拿鐮刀的時候,應該有鋸齒的一邊向內。我恍然大悟,試了試,果然成功了。
因為天氣的原因,我們都大汗淋漓,有中暑的癥狀。我們來到樹蔭下休息。我看著此時仍在農田里割著稻子的農民伯伯們,他們的衣服已經被汗浸濕,手上和腿上都有被稻子或鐮刀劃傷的傷口,但他們卻一刻都沒有停歇,只為能與時間賽跑,盡快的收割完稻子。我看到這種情形,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了這樣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休息了一回兒,我們繼續幫助村民收割稻子。
收割完稻子,就要進行打稻子這項工作了。村民用的還是老一輩用的稻谷機。我試著打了一下。我抱起一把稻子,啪地一聲往稻谷機甩去,再飛速甩起,發現稻谷都往后面飛去了。村民告訴我,稻谷敲下去,還要搖一搖,抖一抖,讓那些搖搖欲墜的稻谷落進稻桶。我試了試,果然是這樣。我還沒打一會兒,就發現自己的胳膊麻了,不得不佩服農民伯伯的臂力,也更加了解到我們平日吃到的食物的來之不易。
時間來到了傍晚時分,我們吃著村民送來的冰鎮西瓜,和結束一天農忙生活的農民伯伯聊著天。我們為農民伯伯科普著我們國家近幾年的惠民政策,告訴他們以后農忙的時候可以借助機器來幫助他們收割糧食,這樣就不會這么辛苦了。我們還為農民伯伯買了消暑藥以及冰鎮水,防止中暑。我們的隊員都希望農民伯伯以后可以不這么辛苦。我們通過這次活動也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希望以后能用自己所學的東西幫助鄉村振興發展。
這次活動中我們做的可能有很多不足,但是實踐出真知。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這次三下鄉活動讓我收獲了很多,也明白了農民的不易。希望在下次實踐活動中我能做得更好。(通訊員 方淑珍)
時間:2022-07-14 作者:方淑珍 來源:中國青年網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