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了解齊筆工藝對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大張淡村經濟的帶動作用,7月7日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走進大張淡村郭明昌與魏玉芬老師的家中,向二位老師請教與齊筆工藝有關的問題。在去拜訪老魏老師之前,我們做了簡單的了解,我不禁感嘆: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齊筆能夠在歷史的變遷中被人們保留下來并傳承延續至今,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情。我相信在以后的歲月中,齊筆文化也會像滔滔江水一般延綿不絕。
郭明昌老師于1955年出生于一個毛筆世家,從小就跟隨祖父輩制作和銷售“齊筆”。1964年,村里成立集體經營的“齊筆”制作總廠,各生產隊都有了毛筆制作作坊。在2003年大王鎮成立了山東齊筆文化有限公司,并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齊筆”商標,讓齊筆生產抱團打天下。之后,又先后成立了“齊筆研發基地”、“克玖筆莊”、“仁和筆莊”、 “西營毛筆廠”、 “東營中齊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中華齊筆”等,從此,齊毛筆不僅依舊傳承著博大精深的孔孟文明,同時也作為一種民間工藝,養育著一方水土。2010年12月,郭明昌制作的“中華齊筆”,被評為“品牌山東”最具特色旅游商品。

圖為魏玉芬老師向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介紹毛筆的選材。王茹意 攝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注意到郭老師的桌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制筆工具,隨后他逐一為我們講解名字和用途。他說:齊筆制作要一絲不茍 ,從選料到成品來不得半點馬虎。齊筆的成筆要經過浸、拔、梳、并、連等10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嚴謹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筆鋒尖銳、堅勁有力的齊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看似一支小小的毛筆,做起來那么復雜,真是千錘百煉始成鋼,百折不撓終成才啊!我終于明白家鄉廣饒的齊筆為什么能與浙江湖筆、安徽宣筆、河北衡筆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筆”,我終于明白家鄉廣饒的齊筆為什么能創造輝煌,名揚四海。正是因為家鄉廣饒有一代又一代的制筆工匠,有工匠們的智慧和勤勉,才有這樣博大精深和淳厚樸實的齊文化。

圖為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參觀郭明昌老師的工作臺。王茹意 攝
20世紀90年代,毛筆制作受到巨大沖擊,很多手藝人都放棄了毛筆制作,但是郭明昌老師一直堅持,并將齊筆文化發揚光大,堅守這門手藝傳承至今,成立山東齊筆文化有限公司,并通過各種渠道讓齊筆走出中國,遠銷海外。20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制筆工匠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勉,鑄造了齊筆的輝煌。它將作為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被永遠地傳承下去。郭老師說,作為后人,我們應更將齊筆產業發展,在傳統工業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使毛筆產業鏈更加完善,增加齊筆產業的附加值,創造更高更好的經濟效益,更好的帶動周圍村莊的發展,為養育我們的水土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現如今齊筆集團生產制作的“狼毫”等系列產品以遠銷日、韓及歐美等國,成功使經濟得到有效發展。鄉村手工藝的靈活生產,和就業形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活力。新時代的手工藝更是不同于以往的發展模式與發展理念,會出現多種新業態發展。
圖為魏玉芬老師向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展示成品。王茹意 攝
作為廣饒人,我驕傲自己的家鄉擁有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作為一名大學生,將同學們帶到我的家鄉了解屬于我們的齊文化我義不容辭;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好好努力宣傳,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出廣饒、傳出山東、傳出中國,走向世界以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ㄍㄓ崋T 張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