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日益增長的健康與養老需求和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為養老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基礎。“居村養老、無憂養老”這一模式的提出,打破了傳統養老方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形式:從居村養老到老有“善”養。為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寧波財經學院“夕陽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7日來到寧波奉化的蔣家池頭村,旨在深入了解村內老人們的需求和生活現狀,進一步探索新時期的先進養老模式。
“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只嘆歲月,催人老。”蒼老永遠是一個無奈且悲傷的話題,它被時間攛掇著,從遠方一步一步的向每一個人走近,如碌如驚。雖然人老了,但老人們的生活卻不應該被忽視反而應該更加關注老人們的內心需求。
天剛破曉,晨曦徐徐拉開了帷幕,淡青色的天空還鑲著幾顆稀落的殘星。懷揣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我們已經踏上了去往池頭村的路上。一走進依山傍水的池頭村,只見金溪河畔地綠天藍、小橋流水,早晨的云霧使金溪河畔又增添了一絲神秘,寬敞的道路、完善的基礎設施、嶄新的農居,這一處處無不彰顯著美麗鄉村的新面貌。
在走訪村落的過程中,我在文化禮堂內看到了蔣家池頭村“村訊、村歌”的宣傳欄,其內容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慈孝忠信、仁義禮敬、明理啟智、寬容大度、從善樂助、友愛和順、取法乎上、世德清芬。”在與村民的交談中我了解到:這一村訓是蔣家池頭村村委會通過征集村民代表和鄉友們的意見,參照《儒家道德觀》,結合本村的民風特點,提煉出村訓的精髓內容。而在我的理解下,村訓的目的就是在口耳相傳中,內化為一種道德‘繩索’,教育和影響當代及未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促好民風、育好家風,成為一種割不斷的基因傳承。
偶然遇到當地的村民,我們進行了采訪詢問,當地的村民蔣爺爺樂呵呵地與實踐團成員說到:“我們村里的生活現在可好了,有老年食堂,還有老年俱樂部,無聊的時候來這兒看看越劇,聊聊天,生活美滋滋啊!”爺爺哼著小曲兒,悠哉游哉往老年俱樂部走去。
在夜幕降臨之時,我們也有幸參加了蔣家池頭村的“村晚”。村里的老人們通過歌唱、舞蹈、小品等表演展示著他們無限的魅力,老人們與村里的孩子們合唱著村歌,傳承著生生不息的蔣家文化。在這草根的舞臺上,大家共同演繹出一場文化盛宴。
在感嘆池頭村的美景中,結束了第一天的實踐活動,一提到養老,大家可能就會想到缺乏生氣、死板無趣,但當我走進蔣家池頭村,真正理解了當地的“居家養老、無憂養老”理念時,我改變了對養老的刻板影響,也使我真正意識到了這種新型養老模式的先進之處。在今天一天的蔣家池頭村之行中,我體驗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切身感受到了來自老人們淳樸又真誠的熱情,使我對老人們又有了新的看法,老年并不就是意味著生命走向終點,在老年老人們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想象著如果在自己到了古稀之年時,也可以在有山有的水的地方居住,一邊與自己的老朋友們嘮嘮家常,一邊享受著生活,慢下來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豈不美哉!
蒼老固然令人無可奈何,但終究敵不過生活的美滿。--“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人們常把老年比作夕陽,“最美夕陽紅”寄予著一種美好的祝福。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是所有人心中深情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