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成長·展望篇為增強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經過在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期9天的調研學習,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青島海信信芯微企業行實踐團成員對自身未來發展規劃、芯片行業發展前沿和農業科技融合路徑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與感悟。
(一)感悟篇:胸有凌云志 無高不可攀
張昊男(隊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為期一周的海信企業行活動中,我收獲滿滿。我感受到了先進制造發展之迅速,也感受到了芯片產業逐步邁向自主化生產。強之于研,精之于產,需要不斷注入新鮮活力!我也將會不斷在探索中去實現自我價值提升,理論結合實踐。
王皓月:本次實踐經歷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我深刻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在企業實踐中,我才發現實際操作遠比學校所學的理論要復雜。其次,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企業中,每個人都扮演的角色不同,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完成任務。此外,通過與企業人員的交流,我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有待提升,需要更加注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企業實踐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標。
郝端端:本次的企業行活動對于我來說感覺有一個“質的飛躍”。尤其是走進作為國企的海信集團的公司,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從他的高端產品,到他的企業文化,以及與我們交接的負責人師姐的專業性及談吐,都讓我感覺到了一個大公司的卓越。當然在這過程中,我也收獲和學習到了很多,也希望以后還有機會能再來交流參觀學習。
趙啟月:我認為本次企業行是不虛此行的。海信之旅我見識到了海信芯片的發展歷程,直觀感受到了海信一直所追求的“建百年海信,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品牌”的企業愿景。同時我也了解到了企業的項目管理方法和員工激勵制度。作為一個準大二學生,走進企業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本次學習讓我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未來發展有了更清楚的認知,明晰了學好一門技術的重要性。未來我也會注重自身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不斷進步,奔赴未來。
(二)成長篇: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王蘇晗:作為大學生,企業行實踐給我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實踐機會,讓我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企業行活動,我接觸到了真實的企業運作環境,了解了企業的管理方式和市場需求,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這也讓我更好地了解不同行業和職業的特點和要求,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更清晰的認識,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陳洪宇:通過本次實踐,我有機會親自參與到團隊新聞編輯和發布的全過程中,這讓我的新聞寫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在海信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學習了新技能,還收獲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方法。他們的榜樣作用激發了我對工作的熱情和認真學習的態度。他們的經驗分享對制定自身未來發展規劃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感謝青島海信信芯微為我們提供這次機會。這段難忘的經歷讓我成長了許多,并對自己未來發展有了更明確的規劃。
周雨欣:此次企業行是我第一次深入企業,感覺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提升。不論是照片拍攝、視頻剪輯的能力,還是思維能力、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有所成長。不再是怯于交流、表達,而更加勇于去嘗試、去探索,更加明晰自己所想、自己該做,這是一段撥開迷霧、明確方向的經歷。
(三)展望篇:青衿之志 履踐致遠
吳迎杰:
作為一個大二本科生,通過在青島海信企業行活動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提升了自身論文查找和撰寫能力,希望在未來本科實踐活動中,自己能夠發揮所學的知識的,爭取取得更豐富的實踐成果;在未來的科研活動中,努力更加出色地完成自身的研究工作。
于婷:
在未來,于自身而言,作為一名經濟學研究生,希望能將本次實踐中的所見、所思、所感融入到自己日常的學習和科研當中,拿出更多時間耐心鉆研和不畏嘗試,爭取在研究領域取得更多的創新和突破。并不斷開拓眼界、廣交善友,實現跨學科交流合作;于社會而言,我也由衷希望中國芯片行業在未來發展能夠一路長青,切實解決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面臨的“卡脖子”難題。
蘇嶼璠:自己一直身處學校的象牙塔,在工作方面仿佛和社會有些脫鉤,對于海信,也只是停留于老一輩對國有企業的認知-“鐵飯碗”。但是,當我實際進入到海信時,經過閻師姐的介紹,我才知道即便是國企,海信也有一套很殘酷的淘汰機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成員每個季度評級將與減薪直接掛鉤,嚴重者會被約談甚至被裁,這讓我更加了解工作的殘酷,并且我對今后的職業規劃和擇業更加謹慎。
共同富裕離不開以農業為根基的振興,科技強國少不了用熱血灌溉的青年力量。經過本次青島之行,實踐團成員不僅了解到高科技行業發展的前沿知識,更打開了以芯片植入算法的農業種植新思路,為科技和農業的進一步結合提供助力。在未來,團隊成員也將努力提升專業素養,積極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助力新農科建設,逐步推進我國農業生產實現普及化、科技化和便利化目標,繼續朝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