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傳承之路,任重道遠。” 帶著這份對文化傳承的敬畏與責任,我積極響應國家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的號召,履行青少年應有的責任與使命,跟隨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溯記憶,行使命”實踐團,踏上了前往茂名電白觀珠鎮的旅程。在這里,我開啟了一段難忘的尋香之旅。從沉香歷史博物館到種植園,再到加工廠,最后到銷售點,每一個環節都讓我對沉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而且讓我領略了沉香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沉香博物館看展板上的介紹 通訊員李貞瑩供圖
天空如洗,湛藍無垠,萬里晴空之下,我踏上了探索沉香文化的首站——沉香博物館。步入這靜謐的殿堂,我緩緩穿行于展板與展品之間,每一幅介紹都如同歷史的低語,而當我的目光觸及沉香內涵的闡述時,心中不禁產生了與“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名言的深刻共鳴。這不僅僅是沉香獨有的香氣與韻味,更是它所蘊含的一種人生態度——無論遭遇何種困境,都能保持樂觀向上,堅韌不拔。這種態度深深觸動了我,它讓我明白,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其實都是成長的契機。正如沉香的形成,需要經歷歲月的洗禮和磨礪,才能散發出獨特的香氣。

圖為在喜香堂奇楠苗場聽種植園負責人朱嘉麗介紹奇楠嫁接技術 通訊員吳景晴供圖
隨后,我滿懷期待與好奇走進了喜香堂奇楠苗場。在種植園負責人朱嘉麗耐心細致的講解下,我對奇楠嫁接技術有了全新的認識。那些工人們的手在枝葉間忙碌,動作熟練而自然,但是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后,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智慧與匠心。當我親自參與到嫁接的過程中,我小心翼翼地操作著,生怕有一絲差錯。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了人類智慧的偉大與神奇。我們不僅能夠創造出無數的奇跡,更能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基礎上,讓珍貴的物種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繁衍。這份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與力量。

圖為在沙垌村加工廠聽加工廠負責人介紹他們的手工藝品 通訊員金子琪供圖
接著,我走進了沙垌村的一家沉香加工廠,看到工匠們用心雕琢沉香,心里頭暖洋洋的。他們就像對待自家寶貝一樣,一點點打磨、雕刻,讓普通的沉香原料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或實用的生活用品。沒有華麗的辭藻,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刀一刻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看著他們,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那種匠人精神。這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像這些工匠一樣,用心去做,做到最好。這種精神,像一股溫暖的力量,激勵著我不斷前行,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追求更高的品質和更好的自己。

圖為在九州沉香城聽其中一家商鋪的負責人介紹他們的文創產品 通訊員陳丹丹供圖
最后,我們步入了沉香銷售的市場——九州沉香城,這里仿佛一幅絢麗多彩的沉香文化長卷,緩緩鋪展在眼前。這些琳瑯滿目的商品讓我感受到了沉香文化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更令我驚喜的是,這里的沉香不僅僅是精神的寄托和審美的享受,它還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從香氣氤氳的香品到具有藥用價值的藥材,沉香以其獨特的品質和功能,贏得了市場的青睞,成為了推動觀珠地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市場的繁榮景象,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沉香文化的生命力與經濟價值的雙重魅力。此刻,我更加堅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沉香文化正是這樣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它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更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深入沉香文化的“百千萬”之旅中,我經歷了從歷史到現實、從自然到工藝、從創作到市場的全方位探索。在這段特別的旅程中,我加深了對沉香的理解和感悟,特別是受之刀斧,報之芬芳的精神。它教會我,在人生的逆境中,也要懷揣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視困難為磨礪意志的磨石,將每一次挑戰視為成長的階梯。同時,這段旅程也在我心中種下了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種子。我深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無論自身力量大小,我們都應堅定不移地肩負起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