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開展了“三下鄉”期間的第一節特色課程。為了培養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物理學知識的興趣,增強利用物理原理剖析科學現象的意識,提高物理知識應用能力,將學習到的物理原理遷移到日常生活中,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策劃組成員黃瑜晴在2023年星槎小學暑假成長營中為星槎小學的小朋友們準備了一節以“雨天我也不‘腳滑’”為題的特色課程。
恰逢臺風多雨季,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因為雨后地板濕滑而摔倒,因此,雨天防滑小技巧就十分重要了。在此背景下,物院團學服務隊著眼于培養小朋友們探索科學、求知悟理的興趣和用科學思想看待現實問題的思維方式,更要讓小朋友們學習生活中的安全小技巧。物電團學服務隊教務組用一堂有趣又有料的科學特色課,帶領順德星槎小學的小朋友一起學習神奇的摩擦力。
首先,通過一個有趣好笑的視頻,晴晴老師以“為什么雨天容易腳滑摔倒?”這一問題開啟了今天的課程。在小朋友們踴躍發言之后,晴晴老師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具體闡釋了摩擦力的概念、性質和分類。緊接著,晴晴老師帶領大家重點了解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通過一個表格,晴晴老師讓小朋友們利用生活經驗判斷摩擦力是否與其中的因素有關。小朋友們都積極討論、積極思考,認真地填上自己的答案。完成表格后,晴晴老師再帶著小朋友們的好奇心,進入實驗探究環節,具體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兩個因素。作為雨天防滑背后的基本科學道理,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兩個影響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晴晴老師也帶領大家將摩擦力的神秘面紗掀開。
第一個小實驗,晴晴老師準備了光滑的木板、粗糙的毛巾、小木塊和彈簧測力計。通過老師在講臺上的演示和小朋友們主動上臺體驗,大家一致得出結論:粗糙毛巾上的木塊比光滑木板上的木塊更難拉動。這個時候,晴晴老師讓小朋友們思考為什么相同的木塊在不同的東西上,拉動所需要的力不一樣呢?小朋友們積極地討論,給出答案:因為物體間的粗糙程度不同。這時,晴晴老師就趁機引出動摩擦因數的概念:動摩擦因數就是描述物體間粗糙程度的物理量。晴晴老師也特別提出動摩擦因數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只和物體本身有關;并且,晴晴老師通過列出常見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說明動摩擦因數是由接觸的兩個物體共同決定的。最后,通過播放足力健老人鞋的廣告視頻,晴晴老師提出“為什么雨天穿鞋底帶花紋的鞋子就不容易摔倒?”的問題,要求小朋友們用剛才的實驗結論進行分析。小朋友們熱情高漲,迫不及待地想要舉手回答,在晴晴老師的引導下正確分析出:鞋底花紋會增大動摩擦因數,進而增大摩擦力,使得走路時不容易滑倒。
接著,晴晴老師以一張拔河的圖片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詢問小朋友們有沒有拔河的小技巧。小朋友們十分積極地舉手分享,晴晴老師自然而然提出問題“拔河中,重的人占優勢還是輕的人占優勢呢?”小朋友們一致給出重的人占優勢的答案。晴晴老師順勢讓小朋友們思考原因,進行第二個小實驗。在實驗前,晴晴老師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了支持力的概念,幫助小朋友們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晴晴老師首先將木塊放在木板上拉動,再在木塊上逐個加砝碼拉動,感受所需拉力的不同。晴晴老師演示過后,就邀請小朋友們上臺體驗,得出一致的結論:物塊越重,需要的拉力越大。這時,晴晴老師又回到最初拔河的例子,提出“為什么拔河要找大塊頭的人?”的問題,要求小朋友們用得到的實驗結論進行分析。小朋友們積極舉手,很快得出正確的分析過程。
最后,晴晴老師用一條滑動摩擦力的公式將以上兩個影響因數聯系起來。再一次帶領著大家分析兩個影響因數對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小朋友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所學的知識。
晴晴老師用一個冬奧會的冰壺比賽視頻引入,鼓勵小朋友們分析“為什么運動員需要不斷用冰壺刷刷冰面?”。小朋友們在認真思考后,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緊接著,在晴晴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們明白了:刷冰會使得冰面融化,粗糙程度減小,進而使得冰壺受到的摩擦阻力減小,可以去到更遠的地方,并且具有更大的沖擊力。分析過后,晴晴老師又回到課堂的引入問題,讓小朋友們根據課堂所學知識給出雨天防滑小技巧。小朋友們積極舉手,都根據課堂內容給出了自己的小技巧。聽過小朋友們的回答后,晴晴老師進行了總結和補充,提醒小朋友們一定要在雨天注意安全。最后,晴晴老師詢問大家摩擦力是好的還是壞的。大部分小朋友給出“都有”的答案,晴晴老師具體給出了幾點有利摩擦和有害摩擦,加深小朋友們對摩擦力的全面認識。
在課堂的最后,晴晴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進行了課堂內容的知識回顧。小朋友們在過程中也十分積極地跟著晴晴老師一起回顧,課堂氛圍十分好。
回顧后,晴晴老師用兩個小問題進行課后小試。小朋友們認真思考分析后,大部分小朋友最終給出了正確的答案。第二題難度較高,小朋友們在晴晴老師的引導下,也能最終正確給出答案。晴晴老師在課堂的末尾,也再一次鼓勵小朋友們將課堂中學習到的摩擦力相關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