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舊信札,聆聽壯士言。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7月17日至20日,山東理工大學向日葵暑期實踐團懷著敬畏之情,走進山東省老戰士紀念館、石麟山烈士陵園以及大峰山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在紅色遺跡間遍尋紅色家書,在歷史回顧中觸摸革命脈搏,讓紅色基因在行走與感悟中代代相傳。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照。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館藏陳箋留史影,筆端壯志耀山河 山東省老戰士紀念館內,一封封泛黃的書信靜靜陳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泛黃的信紙上,墨跡早已干涸,但字字句句仍如滾燙的烈火,灼燒著后人的眼睛。其中,于慶春的家書格外引人關注。信中,于慶春烈士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同時也堅定地闡述了自己為革命事業奉獻一切的決心。即使面臨著生死考驗,其筆下的文字中卻沒有絲毫退縮與畏懼。多年后的今天,當重新讀起這些浸透血與火的家書,一個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破紙而出,而更令人震撼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強大生命力。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這份精神火種正通過一代代中國青年的實踐傳承,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圖為于慶春一家及家書。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陵園寄箋告英烈,青春接力踐初心 19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們齊聚紀念碑前,手持親手書寫的素箋,向長眠于此的英烈們寄出跨越時空的“回信”。此前,向日葵暑期實踐團的成員們已在老戰士紀念館以及烈士陵園中的英雄事跡展覽館中研讀了大量紅色家書。而今站在烈士的墓前,學子們將感悟凝于筆端,化作一封封信箋告慰烈士的英魂。“前輩且看:當年您筆下‘愿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的愿景,已成現實。高鐵飛馳,航母巡洋,鄉村振興圖景漸展,這盛世,如您所愿。”一名成員在信中寫道。另一份信紙上,“您用生命換得的安寧,我們正用心守護;您未竟的理想,我輩接力踐行。”的字句格外鄭重。成員們將信箋輕輕放在紀念碑基座,紙頁在微風中輕顫,仿佛在傳遞跨越時空的對話。這一封封“回信”,既是對英烈家書的呼應,更是青年一代對歷史承諾的踐行——以青春之名,承先輩之志,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光彩。
圖為實踐團成員于烈士陵園寄信。山東理工大學林予淳提供
峰山尺牘藏赤膽,軍民同心鑄山河 在保家衛國的烽火歲月里,烈士們以血肉之軀浴血奮戰,用無畏勇氣捍衛和平與尊嚴;與此同時,祖國大后方的人民也全力支持,工人加班生產軍需物資,農民踴躍交售糧食,婦女精心制作慰問品,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戰士在前線寫下的信件,滿是對祖國的忠誠、對勝利的渴望以及對家人的思念;后方人民寄往前線的物資與回信,亦飽含著對戰士的牽掛和對保家衛國的堅定支持。這些信件與實物,如同一根根紐帶,串聯起戰場與后方。它們真實呈現出軍民之間的往來互動,從志愿軍匯報戰斗進展與思念之情,到后方人民送去鼓勵與生活物資,生動還原出戰士們跨越戰場與后方百姓同心的圖景。無論身處槍林彈雨的前線,還是熱火朝天的后方,所有人都心向祖國、共赴使命,凝聚成堅不可摧的力量,書寫下保家衛國的壯麗篇章 。
圖為烈士們的家書。山東理工大學賈凱宜提供
烽火家書,赤誠心聲。此次踏訪紅色熱土,向日葵暑期社會實踐團成員們不僅在歷史現場重溫了槍林彈雨的烽火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在絕境中堅守的不易;更在與紅色家書的“對話”中,讀懂了革命先輩“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密碼,觸摸到了有溫度的歷史,深刻理解了黨的的初心使命和奮斗歷程。這些曾被歲月塵封的信箋,此刻化作有溫度的歷史注腳,讓成員們真切觸摸到先輩們滾燙的初心,深刻理解了黨從誕生之初就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扛在肩頭的使命歷程。如今,紅色家書不再是檔案館里的靜默文字,已然成為照亮當代青年心靈的精神火炬,指引著他們在迷茫時堅定方向、在懈怠時重拾動力。一封封家書讓紅色基因在代際傳遞中煥發新生,更在潛移默化中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埋下了堅守理想、勇擔使命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