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E在巖外”社會實踐團深入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向社區青少年開展了一場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計算機知識科普宣講活動,分學段精準傳遞科技魅力。
趣味啟蒙:為小學生揭開AI面紗
上午的課堂聚焦小學生群體。實踐團成員以生動有趣的案例和互動演示,引領孩子們走進人工智能的世界。他們不僅介紹了AI在智能家居、語音助手、趣味游戲等日常場景中的神奇應用,還簡述了人工智能從概念萌芽到蓬勃發展的關鍵歷程。更重要的是,講師們著重引導孩子們思考技術背后的責任,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如何安全使用智能設備、識別潛在網絡風險以及保護個人隱私等實用知識,在孩子們心中早早埋下“科技向善”的種子。

思維進階:帶初中生探索編程世界
下午的課程升級,面向求知欲更強的初中生。實踐團以“程序是什么”為起點,清晰闡述了指令、算法與計算機執行的關系。隨后,重點引入了C++這一強大的編程語言。講師們通過直觀的示例,展示了C++的基本語法結構,并引導同學們動手嘗試編寫簡單的代碼片段,親身體驗“指揮”計算機的樂趣。課堂不僅停留在技術層面,還探討了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伴隨的安全與倫理挑戰,并展望了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前沿方向所描繪的激動人心的計算機未來圖景,有效拓寬了學生們的科技視野。

此次實踐播撒科技火種,聯通校地情誼
此次“E在巖外”實踐團的社區科普行動,成效顯著。活動不僅為沂源縣的孩子們打開了計算機科學的大門,激發了他們對人工智能和編程的濃厚興趣,有效彌補了縣域相關科普資源的不足,是一次實實在在的“送教入社區”。同時,活動緊密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平臺,深化了山東理工大學與沂源縣基層社區的聯結,彰顯了高校學子服務地方、回饋社會的責任擔當,為助力鄉村教育振興、提升青少年科技素養貢獻了青春力量,在基層一線生動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