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E在巖外”社會實踐團走進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當地中小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字素養雙課堂”。
網絡安全筑起“防護盾”
面向小學生的課程聚焦網絡安全教育。實踐團成員以互動問答形式,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網絡這把“雙刃劍”——在肯定其拓展視野、便利學習的同時,著重警示了信息污染、道德意識弱化及網癮危害。通過真實案例分析,孩子們直觀認識到不良信息的偽裝形式,理解了過度依賴網絡的生理與心理后果。課程更落腳于實用技能,現場演示了強密碼設置、隱私保護技巧,并帶領孩子們誦讀《健康上網指南》,“不隨意約會網友”“警惕網絡詐騙”等安全準則通過朗朗童聲深入人心。社區家長反饋,課程讓孩子對網絡風險“有了具象認知”,主動提出要在家設置上網時間。

游戲歷史點亮“創造星”
針對初中生的課堂則開啟了一場“從像素到虛擬”的游戲發展史探秘。從1958年示波器上的《雙人網球》啟程,到紅白機經典《超級馬里奧》,再到改變社交模式的《魔獸世界》與激發創造力的《我的世界》,實踐團生動串聯起技術革新與游戲形態的演進。課程不僅呈現炫酷場景與角色建模,更揭開游戲制作幕后:引導學生思考物理引擎如何模擬真實、美術設計如何傳遞文化(如《王者榮耀》中李白技能融匯的“詩仙”意象)。知識落地于實踐——學生們在指導下體驗專業建模軟件Maya的基礎操作,親手移動頂點、構建簡單幾何體,感受從“玩游戲”到“創世界”的思維躍遷。

數字素養播種未來
此次活動精準對接不同學齡段需求:為小學生筑牢網絡安全堤壩,使其懂得“有所不為”;為初中生打開游戲背后的科技與藝術視窗,激發其探索“有所為”。實踐團成員保證課程“兼具科普性與實用性”,不僅提升了青少年信息甄別能力與自我保護意識,更在初中生心中播下了對計算機圖形學、軟件開發等領域的興趣種子,為社區孩子的數字未來拓展了更多可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