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E在巖外”社會實踐團走進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計算機方向宣講活動。此次活動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行動——智慧農業與城鄉融合發展實踐”的主題,致力于為當地青少年打開一扇通往計算機世界的大門,點燃他們探索科技的熱情。
帶小學生探秘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
上午的宣講現場,坐滿了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實踐團成員們考慮到孩子們的認知特點,精心設計了講解內容和互動環節。他們以“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應用與發展歷史”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講解。
在介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應用時,實踐團成員們從孩子們熟悉的事物入手。當提到智能音箱時,有孩子興奮地說自己家里就有。隨后,成員們又講解了人臉識別門禁在學校、小區的應用,智能機器人在餐廳服務、家庭陪伴中的作用,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神奇之處。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就在自己身邊。
講解人工智能發展歷史時,實踐團成員們像講故事一樣,從早期科學家們提出的簡單算法講起,逐步過渡到如今的深度學習。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他們還展示了一些不同時期人工智能的圖片,讓孩子們直觀地看到人工智能的發展變化。
此外,實踐團成員們還特別關注了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問題及預防措施。他們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在使用人工智能產品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能過度依賴人工智能,要學會獨立思考。孩子們聽得認真,不時點頭表示理解。

攜初中生深入了解程序與c++的奧秘
下午,宣講對象換成了思維更加活躍、對知識需求更深的初中生,實踐團成員們調整了宣講內容,以“什么是程序和c++”為主題展開深入講解。
一開場,實踐團成員就拋出了“什么是程序”這個問題,引發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在大家各抒己見后,成員們給出了清晰的定義:“程序就像是給計算機下達的一系列指令,計算機按照這些指令一步一步地完成相應的任務。”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他們還舉了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做飯時的步驟就是一個簡單的“程序”,計算機按照程序運行就像廚師按照步驟做飯一樣。
隨后,實踐團成員們詳細介紹了c++語言。他們從c++的特點說起,比如它的高效性、靈活性等,再到c++的應用場景,如游戲開發、操作系統編寫等。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關鍵信息。
最令人期待的環節是c++語言基本代碼與程序的現場演示。實踐團成員們連接好電腦和投影儀,現場編寫了一個簡單的計算程序。當看到自己輸入的代碼在計算機上運行出結果時,同學們都露出了驚奇的表情,紛紛舉手提問,想要了解更多關于代碼編寫的知識。
除了程序和c++,實踐團成員們還和同學們探討了人工智能安全風險,提醒大家在享受人工智能帶來便利的同時,要警惕信息泄露、算法偏見等問題。最后,他們還展望了計算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從量子計算到更高級的人工智能,激發了同學們對計算機未來的無限遐想。

撒播編程種子,助力計算機知識普及與鄉村振興
此次“E在巖外”實踐團的宣講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于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的青少年來說,他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計算機知識,更重要的是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了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等前沿科技內容,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計算機科學的濃厚興趣。不少孩子在活動結束后還圍著實踐團成員們提問,表達了想要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愿望。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此次實踐活動為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向社區青少年普及計算機知識,有助于培養更多具備科技素養的人才,為社區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科技知識的普及與傳播,讓社區的孩子們接觸到前沿的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