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夏陽灼灼,恰似少年蓬勃的求知熱望。在怡康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內,“E在巖外”實踐團成員們?yōu)楫數(shù)爻踔猩鷥A力呈現(xiàn)了暑期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堂科普課,也為為期九天的知識播種之旅畫上了一個飽滿的句點。
此次活動由實踐團隊長邢以松率隊,劉文強、趙旭華兩位成員化身知識引路人,聚焦“計算機知識基礎及其應用”。課堂從計算機五大核心能力徐徐展開,借精煉語言將二進制轉換、馮·諾依曼體系等基石知識一一闡明,讓機器運行的邏輯如清泉般流淌過少年心田。當抽象的數(shù)制轉換被“按權展開”“短除法”等巧思化為可觸摸的思維路徑,再輔以人工智能與物聯(lián)網的明日圖景,計算機世界的深廣魅力在少年眼中點燃星火。“從原理到應用,計算機的世界比想象中更精彩”——一位同學課后感言,道出了這堂課如何從根基處喚醒對數(shù)字未來的好奇。
科普課堂后,實踐團成員組成“作業(yè)輔導小組”。他們針對初中課程疑難點,為學子們展開了一場從基礎公式到數(shù)學應用的思維破冰之旅。他們善用“理論拆解+工具輔助”之法,將公式推導的脈絡與解題思路的關竅,以簡潔語言細細拆解;更借助數(shù)學模型可視化工具,令抽象的函數(shù)圖像與幾何關系化為躍動光影。當晦澀的知識在動態(tài)演繹中顯露筋骨,學生們眼中豁然開朗:“原本枯燥的知識沒有那么難理解了!”這聲感嘆,正是對智慧點撥最真實的回響。

活動終章,是臨別的珍重。邢以松代表全體實踐成員,向相伴九日的同學們道出深情祝福與殷切期許,課堂內外彌漫著不舍與憧憬交織的氣息。九天雖短,實踐團為怡康社區(qū)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眺望科技星空的窗,從計算機原理到大數(shù)據的時代脈搏,科學探索的種子已悄然播下。社區(qū)負責人表示:“大學生志愿者為基層教育注入了活力,期待未來持續(xù)合作。”
而對實踐團成員而言,這同樣是一段照亮前路的旅程。正如一位成員所言:“此次實踐讓我真切感受到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滿足與自豪。未來,我將懷抱這份初心,堅持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以己之所學報效社會。”當少年們求知的目光被點亮,實踐者自身亦在服務社會的星火中,確認了前行的坐標——這趟夏日實踐,最終在彼此心田都刻下了通向未來的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