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來自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E在巖外”社會實踐團,為社區的中小學生量身定制了兩場別開生面的科技啟蒙課。活動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環節與貼近生活的案例,成功點燃了孩子們對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的濃厚興趣。
小學課堂:穿越AI時空隧道,觸摸未來脈搏
面向小學生的課程,實踐團化身“時光導游”,帶領孩子們踏上了一場趣味橫生的“AI時空之旅”。課堂摒棄了枯燥的年份羅列,轉而用生動的故事和互動問答串聯起AI發展的關鍵節點。孩子們饒有興致地討論了早期科學家對“思考機器”的天馬行空,驚嘆于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的歷史瞬間,更對近在咫尺的深度學習革命和“超級大腦”(如ChatGPT等大模型)帶來的生活巨變感到新奇。實踐團成員特別設置了“中國AI知多少”環節,通過展示中國在AI領域的標志性成果與應用,增強了孩子們的國家科技自豪感。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爭相舉手提問,從“AI會做夢嗎?”到“以后機器人會不會是我的老師?”,展現出對科技未來的無限遐想。這場穿越之旅,讓抽象的AI概念變得可感可知,在孩子們心中悄然埋下了探索的種子。

初中課堂:解碼游戲黑科技,透視創新引擎
下午的課程則聚焦初中生群體,主題直指他們熟悉的領域——游戲。實踐團以“游戲背后的魔法師:數字媒體技術”為題,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支撐現代游戲炫酷體驗的核心科技。課程沒有停留在表面娛樂,而是剖析了計算機圖形學如何構建逼真世界、物理引擎如何模擬現實規律、AI如何賦予NPC“智能”、網絡技術如何實現多人同步競技,以及VR/AR如何打造沉浸式體驗。通過對比經典游戲與最新大作的畫面、交互和智能程度,學生們清晰地看到了技術迭代如何驅動游戲體驗的顛覆性升級。實踐團引導大家思考:這些技術遠不止于游戲,更是數字媒體產業乃至未來元宇宙發展的基石。課堂通過技術演示片段和互動體驗,讓初中生們深刻體會到科技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激發了他們對技術原理本身的好奇心。

雙向賦能:實踐育人結碩果,社區科普譜新篇
此次“E在巖外”實踐團的社區科普活動,實現了高校學子與社區青少年的“雙向奔赴”。對于怡康社區的中小學生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前沿科技的“嘗鮮”,更是一次視野的開拓和興趣的激發。社區工作人員反饋,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很多孩子課后仍興致勃勃地討論課堂內容,有的甚至表示想了解更多編程或AI知識。
對于實踐團成員而言,這同樣是寶貴的歷練。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青少年聽得懂、感興趣的內容,考驗著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教學智慧。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他們對專業領域的理解更加深入,服務社會的責任感也顯著增強。活動有效搭建了高校資源下沉社區的橋梁,以青春力量助力基層科普和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為地方發展注入了創新活力。“E在巖外”實踐團表示,將持續優化科普內容與形式,將科技的種子播撒到更多社區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