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22日,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E在巖外”實踐團赴淄博市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計算機科普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特色,通過理論講解、互動體驗和趣味實驗,為社區青少年帶來一場場生動有趣的科技盛宴,搭建起一座通往未來科技的橋梁。
科普課堂:從計算機歷史到AI啟蒙
“E在巖外”實踐團以“計算機發展歷史”為起點,通過故事、圖片和對比動畫,帶領孩子們從商周甲骨文計數、春秋算籌發明,一路探索到現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演變,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科技的飛速發展。在C語言編程課堂上,成員們用生活化事例講解頭文件、printf函數等基礎概念,并指導孩子們動手編寫簡單代碼,激發孩子們對編程的興趣。
實踐團還開設了“AI啟蒙”課堂,通過掃地機器人、刷臉門禁等生活案例,向孩子們介紹人工智能的應用與局限,分析AI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利與弊,課堂中穿插問答互動,建立正確的AI使用觀念,并通過編程演示讓孩子們體驗AI技術的魅力。
寓教于樂:網絡安全與3D建模
在網絡安全專題課上,實踐團成員用真實案例和互動演練,向孩子們普及網絡詐騙的常見形式及預防方法,強化社區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下午,實踐團開展了3D建模體驗課,成員指導孩子們親手操作Maya軟件,從建形到貼圖,完成簡單的3D模型制作,感受數字技術的奇妙。
創意繪畫賽:描繪想象中的未來科技
實踐團還舉辦了“我心中的未來科技版圖”主題繪畫比賽,20多名社區青少年用畫筆描繪出對未來科技的想象。比賽采用雙輪評比機制,既保證了專業性,又體現了民主性。孩子們的作品充滿創意,有的畫出了太空城市,有的設計了智能機器人,展現他們對科技的熱愛與憧憬。
此次全民數字素養提升與計算機知識科普實踐活動,為沂源縣南麻街道的青少年搭建計算機知識學習與交流平臺。活動不僅有效普及現代科技知識,更在提升青少年數字素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推動計算機基礎教育在中小學階段的普及與深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