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植紅色信仰,溯源沂蒙精神根脈,7月20日,“E在巖外”實踐團踏進沂源革命烈士陵園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活動,并拍攝以宣揚革命烈士事跡展現沂源紅色精神為主題的宣傳片。
在烈士陵園管理中心主任襲富成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全面了解了沂源縣發展歷史。它獨特傳奇的經歷造就了這一方水土,純樸且可愛。陵園門前的“衛祖國保家鄉南征北戰,爭自由求解放萬古流芳”實在是沂源紅色的真實寫照。實踐團成員在1826名烈士墓前深情三鞠躬,淚灑現場。
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展陳令人震撼:難記其數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書寫忠誠,慘不忍睹的日軍罪行警示后人銘記歷史。參觀過程中,成員們神情凝重,不時駐足沉思。特別令人動容的是英雄連長何萬祥與"人民楷模"朱彥夫的事跡——前者用熱血鑄就忠誠,后者以殘缺之軀創造生命奇跡。一位用生命捍衛山河,一位用堅韌重寫人生,他們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豐碑。實踐團成員表示,要從這些英雄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
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精心策劃了一部以“傳承紅色基因 領悟沂源精神”為主題的宣傳片,全面紀實了實踐團成員的參訪過程,并通過采訪,無人機航拍等方式全方面展示了陵園的莊重景象,希望更多的青少年群體能夠了解沂源精神,傳承并發揚沂源紅色基因。
通過此次活動,E在巖外實踐團成員不僅深入了解了沂源革命歷史,使沂源紅色精神深入人心,更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沂源紅色基因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了紅色文化從“入眼入耳”到“入腦入心”的傳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