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沂源縣南麻街道怡康社區群眾服務中心內熱鬧非凡,E在巖外實踐團帶著精心準備的“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科普活動走進社區,為中小學生送上了一堂干貨滿滿的科技啟蒙課。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以清晰直觀的PPT演示拉開序幕,圍繞計算機的五大核心特點展開細致講解。講到“準確的邏輯判斷能力”時,他們結合社區超市的會員折扣計算系統舉例:“就像超市收銀時自動判斷是否滿足折扣條件,計算機通過‘與、或、非’邏輯運算實現精準決策”。這些貼近生活的案例,讓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通俗易懂。
在計算機系統組成環節,成員們化身“科技講解員”,手持簡易硬件模型,生動解析硬件與軟件的協同工作機制。“中央處理器就像社區的‘調度中心’,協調各項事務;存儲器好比居民的‘儲物柜’,臨時存放的文件在內存,長期保存的照片則存在硬盤里。”現場展示的鍵盤、鼠標等輸入設備,以及打印機、顯示器等輸出設備實物,讓中小學生親手觸摸到了“人機交互”的載體。
談及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和二進制成了“重頭戲”。實踐團成員用“社區信息傳遞流程”類比五大部件協作:“輸入設備像居民反映問題,存儲器像檔案柜存記錄,控制器像居委會協調,運算器像工作人員處理問題,輸出設備像公示結果。”而二進制講解則用“開燈為1、關燈為0”的比喻,配合趣味卡片游戲,讓中小學生快速掌握“逢二進一”的規則。
此次活動在居民們的意猶未盡中落下帷幕,E在巖外實踐團用專業與熱情,在怡康社區播下了科技的種子,也讓“科技惠民”的理念在互動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