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海洋環保,青年助力碧海銀灘
為響應“海洋強國”戰略,山東大學(威海)“滌沙先鋒”與“澄沙凈礫”調研團,暑期赴山東、福建、廣東三省多地海灘,開展海洋垃圾污染調研。
調研發現,各地海灘垃圾情況有共性也有差異。威海海灘因游客素質高、保潔到位,垃圾較少,多為海浪帶來的碎屑和少量塑料瓶。青島、福州部分海灘夏季游客激增,塑料瓶、零食包裝、漁網等垃圾明顯增多,福州曉澳沙灘夏季塑料類垃圾占比超七成。這些垃圾零碎分散,部分被沙掩埋,以生活垃圾為主,與游客活動相關,休息區常見包裝殘余,灘涂多漁網,白天垃圾量多于夜晚,清理難度大。
訪談中,治理痛點顯現:多數游客會帶走垃圾,但仍有部分人隨手丟棄;清潔人員稱夏季垃圾多、清理難,小型垃圾需逐個撿拾,大型漁網需多人合力,效率低、耗體力,且對智能清理技術了解少;居民認為僅靠自覺難徹底解決問題。此外,福州、青島游客對智能清理設備認知低但支持引入,威海需求較弱但認可技術潛力。
調研團建議“技術+管理”協同治理:在游客密集區、灘涂等重點區域布點智能設備,休息區用小型智能撿拾機,灘涂用履帶式機器人收漁網,設備需精準識別、適應地形、高效分揀。同時,加強宣傳引導游客少丟垃圾,建立“人工+智能”聯動機制,提升治理效率。
此次調研,山大學子以數據剖析污染,為海洋垃圾治理提供“實地樣本”與“青春方案”,期待多方協同讓“碧海銀灘”重現,以青春擔當守護生態底色。
來源:山東大學(威海)東北亞學院
發布時間:2025-08-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