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旅游中汲取美麗鄉村振興蝶變密碼鄉村旅游的發展為鄉村的產業興旺、農業的多功能化及農民就業增收、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鄉村各種基礎設施不斷更新,不斷推進繁榮振興,像蝴蝶破繭成蝶一樣獲得新生。為進一步了解體悟“三農”政策和鄉村振興政策對現代農村的影響,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入鄉求真”實踐隊于1月13日赴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竹泉村進行走訪調研,學習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與鄉村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途徑。
走進竹泉,體驗蝶變進程 竹泉村是山東省較早發展鄉村旅游的傳統村落,通過“以旅帶農”的形式帶動村莊脫貧并發展成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是山東省旅游驅動鄉村轉型的典范。“入鄉求真”實踐隊以竹泉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參與式觀察、深入群眾采訪獲取數據,了解當地蛻變過程。
經村委會高老書記介紹:“目前整個村子整體收入每年上百萬,人均收入2萬元,不僅可以滿足日常溫飽,還大大提高了居民幸福程度,對于特別的貧困戶,村莊會實行特別補助,發展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家一戶。”實踐隊員都對老書記的話產生了深深地感觸,鄉村振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只有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居民上下一心,攻堅克難,共同推進,才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做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有效連接,提升人民幸福指數。
村委會還設有報告廳,每月10日是定期的黨員學習日,并且每個座位都擺放有特定的名牌,堅持做到每個人“對號入座”,每次學習的內容大概包括黨內各項報告,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為群眾謀福利。做到“適千里者,三月聚糧”的準備,也像是為竹泉村蛻變不斷積蓄能量。
村莊村委會宣講報告廳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馬宇佳攝
走街串巷,體驗美好風光 竹泉村讓隊員們領略到了獨屬于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霧氣朦朧中,高低錯落的竹林生長的茂盛有力,和竹林相映成趣的是星星點點的湖泊泉水,有的泉水被人工處理成冰林,獨特的風光讓實踐隊員們驚艷萬千。
生長在這里的居民們也對這得天獨厚的天然饋贈引以為傲,在接受采訪時,高大娘一邊熱情的邀請實踐隊員上炕坐坐,一邊幽默地對實踐隊員們說:“環境咱們這邊確實沒法說,就是好,要不然人家旅游也看不中我們這兒呀”,談到搬遷意愿時,包括高大娘在內的大部分居民認為,在農村環境熟悉,沒有必要搬去城里。并且竹泉村不斷發展的經濟現狀帶動了多種產業的不斷發展,像衛生,客房服務,門衛服務,擺地攤賣東西都可以為居民帶來收益,居民自然也樂在其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居民意愿才是第一生產力,實踐隊員認為鄉村規劃建設中,要對村內的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完善到位,因地制宜,做體現地方特色保護當地環境的鄉村振興產業,這樣才能帶動居民的熱情參與,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促進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
圖為竹泉村景區出口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唐嘉蔚 攝
在竹泉村實踐這場逐蝶旅行中,實踐隊員不僅在當地美麗風景中一飽眼福,還在與居民的溝通中感受到了當地熱情淳樸的待客之情。美麗的風景為竹泉村化繭提供了物質基礎,而鄉村振興和“三農”政策下的治理方略,則是竹泉村破繭成蝶的動力,在正確的領導下羽化成蝶。我輩青年應不斷學習相關知識,賡續鄉村振興戰略的旗鼓,為廣袤鄉村貢獻力量!
圖為曲阜師范大學“入鄉求真”實踐隊合影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車欣穎 供圖
中國青年網濰坊1月13日電(通訊員 唐嘉蔚)